祖廟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祖廟博物館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
祖廟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
祖廟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優惠信息 2020年2月26日,廣東省文旅廳發布《關於廣東省A級旅遊景區向醫務工作者提供優惠服務的公告》統計顯示,廣東省共有228家有收費項目的A級旅遊景區將在疫情結束並恢復經營後向醫護工作者提供免門票、...
佛山祖廟,又名“北帝廟”“靈應祠”,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21號。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遷到嶺南時所帶來的北帝崇拜的產物;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
《嶺南聖域——佛山祖廟歷史文化陳列》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內容簡介 佛山祖廟,這座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的民間信仰殿堂,已歷經九百餘年的風風雨雨。佛山祖廟的歷史文化,是古鎮佛山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佛山市祖廟博物館獲得“廟會(佛山祖廟廟會)”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佛山市祖廟博物館評估...
為適應嶺南多雨潮濕的氣候,台基、抱鼓石及柱子均用鹹水石,所雕紋裝飾簡練古樸,梁、坊、及斗拱均以硬木製作。綠色的琉璃瓦廡殿頂,屋頂還配上紅珠、鰲魚及陶塑、花鳥瓦脊等裝飾,使得牌坊分外古雅。現為祖廟博物館文物建築。
明紅砂岩石雕神案是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在祖廟正殿北帝銅像前,有一座端莊古雅的紅沙岩石雕神案。神案雖無紀年刻款,但專家們根據紅沙岩的石材、神案的造型、雕刻的工藝考證,該神案為明代製作,是祖廟內...
此展品為明景泰時期文物。祖廟正殿供奉的北帝銅像,鑄於明景泰年間,重約兩噸半,高3.04米,取“九五之尊”之意。它是佛山鑄銅業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國內現存最大的明代銅鑄北帝像。現收藏於祖廟博物館。
口徑95厘米。鼎身由三段分鑄套合而成,直口、束頸、鼓腹,以三獸首含脛為三足。鼎口、頸飾有蕉葉紋,口與肩部以雙鋬連線作耳,雙耳上半部分稍外撇,耳內側分別鑄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銘文。現收藏於祖廟博物館。
諭祭”,四邊內斜,令匾額呈內凹狀。左右對稱雕漆金雙龍戲珠圖,底邊雕捲雲紋和海水紋托起一多層不規則菱形紋飾。此匾需無年款,但有資料記載為:明景泰四年癸酉禮部頒諭祭,靈應祠祀典劄付。現收藏於祖廟博物館。
各陳設一件獸環耳三足銅香爐。北帝小銅像前香爐銘文為:“靈應祠”、“光緒已亥”、“文裕後堂敬奉”、“炭街黎協成造”。炭街位於現昇平路附近,當年昇平路一帶商鋪林立,是佛山最繁華的商業街區。現收藏於祖廟博物館。
黃飛鴻紀念館建築採用二進三開間加連廊的布局,是採取黃飛鴻在世時(即清代中葉至民間時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築樣式。頭門是二層的門樓,一明兩暗的布局,二進演武大廳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需要步上三步石級,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廳...
唐佛山石榜為唐代文物。佛山石榜長77厘米,寬36厘米,厚12厘米。佛山石榜是佛山得名的見證物。灰色砂岩石質。榜面橫刻陽文“佛山”兩個大字,右旁陽文直書“貞觀二年”款,有框線,字型古樸持重,有魏碑遺風。現收藏於祖廟博物館。
館內收集和展覽了葉問與詠春拳發揚光大的資料。收費情況 與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共用一票。歷史人物 葉問 (1892年——1972年12月1日)葉問宗師乃佛山桑園葉族人,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