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漢語辭彙)

祈雨(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祈雨,又叫求雨,是圍繞著農業生產、祈禳豐收的巫術活動。同其他巫術一樣,祈雨巫術曾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中。從日本的原始部落到北美印第安人,從澳洲的土著到俄羅斯的先民,都有過專門的祈雨法師來控制雨水的降落。即使到了近代,一些已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中,這種巫術活動仍然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祈雨
  • 又名:求雨
  • 概念:祈禳豐收的巫術活動
  • 流傳地區:世界各地
基本信息,引證解釋,由來,歷史,彝族三月,劍河苗族,祈雨舞,

基本信息

詞目:祈雨
拼音: qí yǔ
注音: ㄑㄧˊ ㄧㄩˇ

引證解釋

指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稱雩祀。
《晉書·禮志上》:“ 武帝 鹹寧 二年春分,久旱……五月庚午,始祈雨於社稷山川,六月戊子,獲澍雨。”《太平廣記》卷三四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趙叔牙》:“通狀祈雨,期三日雨足。”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卷上:“ 信州 懷玉山 有畫羅漢,郡中每迎請祈雨。”

由來

祈雨就是求雨
舊時,遇久旱不雨,有“行雨”、“謝雨”之俗。“行雨”時,由一夥寡婦、少女等沿街掃土,用柳條甩清水,眾人舉小旗,敲鑼打鼓。在武強縣,“行雨”又有掃坑、抬龍王游鄉、打“旱魃”三種形式。另外,遇陰雨連綿或雨量過大,人們以朝空中放火槍、爆竹等方式向上天表示煩惱。新中國成立後,祈雨活動隨著水利建設的發展逐漸消失。

歷史

祈雨,早在中國西漢時期歷史就有記載。是一種民間活動,是中國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人們在惡劣的自然生活環境中,渴望美好明天,創造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行為,它真真切切的想把“地上沒有天上求”的思想變成一種理想現實!我國北方地區常年乾旱無雨,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就燒香禱告,祈求上天使威生雲、生雨救民。

彝族三月

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屬龍日是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祈雨節,彝語稱為“門捏底”。
季春三月是一年中夭乾少雨時節,彝族民眾擔心四月間小秧栽不下去,就以村落或家族為單位,相約成群,在畢摩的主持下,選擇寨子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到山頂祭天求雨。彝族認為祭天求雨的山越高離行雨的天龍越近,求雨就更加靈驗。祭夭求雨儀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頂,選一棵大樹作為“龍樹”,在龍樹下擺設祭壇,在祭壇上鋪墊青松毛,擺上酒、茶、米、肉等祭品,點起清香,殺雞宰羊,敬奉“天龍”。
祭祀儀式開始,畢摩要在參祭人員中選出一個強壯的小伙子,讓他抹成大黑臉裝,扮“龍王爺”的模樣。龍王爺腰間挎著一個盛滿水的大葫蘆攀上龍樹,在畢摩念“求雨經”時向下潑灑“雨水”。其它參祭人員跪在祭壇前默念祈雨。畢摩手搖沖夭鈴,身披法衣,頭戴法帽,施展法事,邊跳邊念“求雨經”。念完一段經,龍王爺就向地面灑些“雨水”。問樹上求雨人,雨下得如何?求雨眾人答:“雨水太少,莊稼長不起來,請龍王爺多行點雨”。畢摩又念一段“求雨經”龍王爺又從樹上多灑些“雨水”,再問如何?求雨眾人答:“雨下得太多,莊稼受澇,難有好收成”。畢摩最後再念一段“求雨經”,龍王爺才均勻地灑下雨水。祈雨祭祀完畢,大家開始吃祭餐,吃完祭餐,眾人就啟程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畢摩手持法器在前邊引路,年輕小伙子們則臨時扎一乘轎子,把黑臉“龍王”抬回家。一路上畢摩吟唱“魯更恰②”,認為這樣做了,就能把“真龍”接回家,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彝族古老的祈雨節,世代相傳延續至今,表達了彝族人民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樸實心愿。

劍河苗族

祈雨活動在縣境平塘坡舉行。時間為每年六月第二個戊日,規模數千至萬餘人,每年均由溫泉鄉巫門村主持這一活動。
祈雨(漢語辭彙)
平塘坡位於縣境西北,由台江縣伸入,沿劍河、施秉、鎮遠進入三穗縣。山頂平坦寬闊有水塘,故此得名。主峰1176.3米。此坡內有龍王洞等溶洞群。屆時,鄰近5縣的苗族同胞均來參加這一活動。
祭祀時,用1隻鴨、1壺酒和一些香紙去龍王洞雙寺廳祭祀求雨,然後在坡上舉行賽馬、斗雀、跳蘆笙舞等活動。傳說,每次祭禮後必降大雨。若不降雨,下一戊日又祭,有時連祭3個戊日。
此節日是為紀念巫門寨一位祈雨師而興起。過去,巫門寨有一寨老叫歐波你(亦說歐努金),因反抗苛捐雜稅被縣令關押,要處以重刑。時值大旱,田土龜裂,禾苗枯萎,百姓天天燒香求雨,官府深怕苗民因此鬧事,也非常著急。歐波你要求赦罪出獄求雨,官府應允,限他3天。歐出獄後,即拿上述祭物去龍王洞雙寺廳祈雨,果然當夜降了一場喜雨,百姓歡喜若狂,去平塘坡踩蘆笙慶賀。後來一遇天旱,民眾便去龍王洞祭祀,再去平塘坡踩蘆笙、賽馬等。年年相沿,形成一年一度的過戊節。今有的又稱“平塘坡爬坡節”,但內容已擴大到青年遊方、老年玩樂等內容。

祈雨舞

也即求雨舞。是一種為了祈求作物生長需要的降雨而表演的儀式性舞蹈,從古埃及、一些印地安部落(如瑪雅文明)到20世紀的巴爾幹國家都可發現這種性質的舞蹈。現在還在非洲乾旱地區流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