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海槽

區境內土地主要分布在黃河階地、溝谷階地、黃土梁峁,石質山地海拔2800米以下。土壤,據1933年普查分為6個土類;10個亞類;11個土屬;20個土種。山地垂直帶土壤分布由上到下依次是灰褐土、栗鈣土、灰鈣土、黃綿土;河谷階地非地帶性土壤有灌耕土、潮土。南部石質山地宜大規模植樹造林,種植糧食;中部黃土梁峁溝谷宜種植糧食作物,地勢較平坦處宜發展果菜生產;河谷階地,土壤肥沃,生物活動強烈,質地適中,易耕,保水肥,宜種植菜、果等經濟作物。黃河谷地,四級以下階地宜為城市建設用地。;決定是否將礙事

形成歷史,地貌,南部石質山地,黃土梁峁溝谷,溝谷階地,河流水系,土地資源,自然資源,氣候氣象,

形成歷史

19.5億年前,前中元古代,為祁連海槽一部分,是一片汪洋大海。19.5億年——6.15億年中晚元古代,隨著地殼運動,以馬銜山、興隆山為主的陸地形成,區內出現陸地環境。6.15億年——2.5億年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祁連運動”,祁連地槽褶皺回返形成祁連山脈,區內陸地又為祁連山脈向東南延伸的余脈。2.5億年後,歷經中生代、新生代,河流湖泊相沉積,相繼出現阿乾鎮、西果園等小型山間盆地和黃河谷地,使本區成為我國黃土高原的一部分。位於隴西高原的西部。

地貌

由於區內大部地表被黃土覆蓋,黃土易流失,加之青藏高原抬升影響,全區地貌特徵分為南部石質山地和黃土梁、峁、溝谷及黃河塑造的河流階地三種類型組成。

南部石質山地

南部石質山地系祁連山支脈霧宿山的一小段,由一系列向東、向北、向東南弧形延伸的山峰構成,一般海拔2000米~2800米,最高點3121米。主要有八楞山(285l米)、大堡子山(2685米)、官帽山(2825米一2648米)、湖灘東南山(2800米)、白草嶺(2381米)、大尖山(2824米)、饅頭嘴南山(2825米)、康家梁(2783米)、簸箕掌(2631米)、七道梁(2541米)、河溝尖嘴(2593.3米)、關山嶺(2564米)、關子嶺(2296米)、小山頂(2486米)、山寨後山(2585.3米)、陰窪梁 (2962米)、雙嘴山(312l米)、酸果子灣東山(2607.9 米)等山峰。

黃土梁峁溝谷

中部黃土梁峁溝谷,一般由東南向西北伸延,南高北低。南以宋家溝、西果園、峴口子一線與南部石質山地為界;北以牟家坪、蔣家坪、尹家嘴、晏家坪、華林坪以南與黃河谷地分界。其高程變化在2300米——1700米之間。南北之間高程變化在500米左右。長度變化5公里——17公里。較大的山樑有七道梁——大煤山——鸞溝黃土梁。此梁又有向東北延伸的大煤山——馬家窯——胡家窯黃土梁;向北延伸的大煤山——馬家窯——侯家峪黃土梁豆向西北延伸的大煤山——下撇窪梁——小山口梁——花寨子黃土梁和大煤山——下撇窪梁——王家坪黃土梁;向西北延伸的柳樹灣——石山嘴——羅家灘黃土梁及蔣家灣——米家窪黃土梁。有七道梁——魏嶺——龔家嘴黃土梁。七道梁——沈家嶺黃土梁。此梁又有向西北延伸的冰溝——武家嶺——椽子溝——戴帽嘴黃土梁。七道梁——狗牙山黃土梁。大尖山——西津坪黃土梁。此梁又有向東北延伸的蔣家灣——後營——西果園西山黃土梁和蔣家灣——後營——大嘴、石家窪黃土梁。大尖山——韓家嘴黃土梁。大尖山——中莊黃土梁。大尖山——余家山黃土梁。泉兒溝大梁——尹家嘴黃土梁。白草嶺——石板山黃土梁。白草嶺——彭家大山黃土梁。

溝谷階地

有黃土梁相間的溝谷階地,多為一、二、三級。在黃土梁的北邊,與黃土梁相交叉,在海拔1940米——1525米之間有黃河階地。境內最高的有西津坪黃土梁、狗牙山黃土梁前緣、沈家嶺前緣、彭家大山前緣等,高出河床300米——400米的六級階地;華林坪後緣、五星坪後緣、狗牙山腰架子坪、晏家坪後的黃土峁五級階地;華林坪、五星坪、晏家坪、蘭工坪後緣、龔家坪、東大坪、西大坪、彭家坪四級階地;上西園、下西園、蘭工坪前緣、建西路兩側、蘭通廠一帶三級階地;東起雷壇河橋,西至崔家崖,沿西津路兩側二級階地;黃河南岸崔家大灘、馬灘、小西湖廣場以北吳家園一帶及一些河心灘一級階地。

河流水系

境內最大的河流系黃河,經西固區到崔家大灘入境,東流經白馬浪出境,全長15.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07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37.9億立方米;最大年平均流量是1967年的1610立方米/秒,徑流量為508.7億立方米;最少年平均流量是1969年68l立方米/秒,徑流量為214.8億立方米。
其次是近於平行分割、侵蝕黃土梁形成的縱橫交錯、犬牙落置的溝谷。較大的有雷壇河,古稱阿千河,上游在榆中縣銀山鄉,稱羊壽河、大石頭河,入本區地界名柴溝河,經山寨名山寨溝,入阿乾鎮名阿乾河,至峴口子叫水磨溝,到伏龍坪西叫雷壇河,入黃河。流向為北西、北西西、北西。谷底最窄處20米,最寬處1100米,有3公里狹谷,溝寬處發育一、二、三級階地。全長44.6公里(又為46公里),境內長25公里,縱比降為44.3‰。流域面積25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937萬平方米。
西果園溝(又稱七里河),源於湖灘鄉湖灘村南康家梁——七道梁一線。在湖灘村(又名馬蓮灘)稱湖灘溝、黑鷹溝,長7.5公里,有2.5公里峽谷,縱比降為88‰。到西果園鎮草原、九池泉一帶稱筍籮溝,長6.5公里,縱比降為56.9‰。到西果園小盆地稱果園溝,再向北稱柴家河、韓家河,長10.5公里,縱比降21.6‰。到黃河谷地稱七里河。流向為北東、北、東、北東。最窄處黑鷹溝峽青土(桐)峴子兩米多,最寬處西果園650米。在西果園以下發育一、二階地。全長25公里(又為24.5公里)縱比降為51.3‰。流域面積155平方公里,平時溝水到柴家河村、蕭家莊一帶斷流。1974年發山洪,流量455立方米/秒。
黃峪溝,源於大尖山西南黃峪鄉紅山溝。溝頭至宋家溝谷坡陡峭,比高達400米;溝谷狹窄,長約6公里,縱比降為127.7‰。宋家溝起流經黃土區,溝谷較寬,最寬處可達千米;兩側谷坡平緩,比高達150米,發育一、二級階地。至王官營稱靳家河,過劉家堡後也稱天山溝。原經雙營子、柳家營、周家莊、王家堡、吳家園匯人黃河。1953年修建排洪溝時,改道楊家橋,經小西坪匯人七里河。流向北東、北。全長18公里(又為21公里),縱比降為54.8‰。,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山洪發作時水量較大,平時在王官營、車家壩一帶斷流。
再次,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小溝。比較大的有大溝,源於潘家峴、冉家莊。上游為高家溝、楊家溝,流經小西湖廣場東側稱鹼溝,至小西湖注人黃河。流向由南向北。全長13公里。縱比降為47.2‰。平時無水。
狸子溝,溝頭二分岔,源於白草嶺,東北流6公里後人黃河谷地,轉向西北稱東大溝。經東大坪南部與蔣家坪之間後轉向東北,過東大坪、西大坪人排洪溝,經石炭子溝橋,河灣堡東西街之間排洪溝,注入黃河。全長11公里,縱比降為65.6‰,平時無水。
石板溝,源於白草嶺,東北流,出黃土梁後急轉至西北流,1公里後在彭家坪西南人小金溝,至崔家崖注人黃河,全長3公里,縱比降為87.05‰,平時無水。
與上述溝相類似,匯人雷灘河的有良峪溝、鐵冶溝、西溝、爛泥溝、大溝、石佛溝、黃蒿溝、沙溝、三岔溝(又稱黃家溝)、後五泉等。匯人西果園溝的有白石頭溝(現稱石板溝)、黃險(檢、鹼)溝(現稱稠泥溝)、和源於武家溝,白草窪,鷂子溝,圈灘的青崗溝、鹹水溝(即椽(川)子溝)等。匯人黃峪溝的有鷂鷹溝、背炭溝、澄泥溝、石溝、石頭溝(即乾溝),崗溝,深溝等。

土地資源

1949年以前,除黃河谷地一、二級階地少部分土地為工商企業占用和種植瓜、果、蔬菜,余均種植糧食作物。石質山地袁家灣一帶種植少量百合。以後開展大規模城市建設,發展新型工業區、發展城市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發展教科文衛事業、開展城市基礎沒施建設、新的住宅小區建設。至20世紀90年代,黃河谷地除崔家大灘、馬灘、崔家崖等地建為城市蔬菜基地外,其餘三級以下階地均為新型工業區和城市建設徵用。四級階地部分為果菜基地,余均種植糧食作物。石質山地袁家灣等地擴大百合種植面積。黃土梁峁有些平坦處種植蔬菜。
截止2003年底,全區面積折合土地59.62萬畝,計39743.36公頃,其中耕地14941.38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37.59%。內水澆地公頃2141.57公頃,占耕地14.33%;旱地12799.8l公頃,占耕地85.67%;菜地522.8l公頃,占耕地3.5%;糧食作物面積14418.57公頃,占耕地96.5%。水澆地集中分布在西果園鎮、彭家坪鎮、八里鎮、魏嶺鄉、黃峪鄉、崔家崖鄉。果園地(含花椒園)1457.93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3.67%。主要分布在彭家坪鎮、八里鎮、崔家崖鄉;花椒園集中在黃峪鄉。林地5619.20公頃,占全地區面積14.14%。主要分布在阿乾鎮、西果園鎮。牧草地8659.03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21.79%。主要分布在南部石質山地和中部黃土梁峁鄉鎮,山區較多。城鎮及工礦用地4416.45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11.11%。主要分布在黃河階地,城區及崔家崖鄉、彭家鎮及西園鎮、八里鎮城鄉接合地段。交通用地574.12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1.45%。主要集中城區和八里鎮、西果園鎮、崔家崖等鄉。水域568.09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1.43%。主要集中在城區和崔家崖鄉。未利用土地3507.16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8.82%。

自然資源

區境內自然資源主要為礦藏資源。按其成份分為三類:煤炭、岩石礦、土礦。煤炭主要分布於阿乾鎮、大煤山、煤洞窪、馬場、青崗岔、灣溝、土兒溝。主體煤礦為阿乾鎮、大煤山煤田。煤系分布南北長7公里,東西寬600米。局部變窄僅100米。主礦體厚10米——26米。煤質屬不粘煤,能作動力及民用。明初開採,至解放前夕為民用。1952年勘測儲量5488.4萬噸,國家開採作為工業用煤,現基本枯竭。其它煤礦存量不大,均小量開採。岩石礦,有玄武岩礦。主要分布在湖濉鄉湖灘村尹家灣子,含量12.5萬噸;石灰石礦,在黃峪鄉趙家窪村,儲量400萬噸;石英礦,在阿乾鎮北煤山,儲量137萬噸;河卵石,在崔家崖鄉崔家崖村一帶;路標石,在黃峪鄉趙家窪村,存量約5000萬立方米,在阿乾鎮大溝,西果園鎮簸箕掌等地亦有分布,量不大。土礦主要有紅土,礦點在西果園鎮青崗岔、曹家嘴、儲量約l億立方米;粘土,在阿乾鎮大草窪,魏嶺鄉大煤山,儲量200萬噸。上述礦點均因儲量不大,未規模開採,僅零星取用。
天然次生林,區境內9.1萬畝,分布在南部石質山地陰坡和半陰坡地帶。以山楊、樺樹為群體,有少量圓柏和雲杉,伴生有虎榛子、角榛子、枸子、小檗、野薔薇、沙棘、丁香、珍珠梅、甘肅山楂等灌木。還有草莓、鐵桿蒿等草類植物及黨參、黃芪等200多種野生中草藥。另有草地1119萬畝。
水資源,除過境水、溝谷水外,在溝谷地帶,馬灘、雷壇河口南、王官營、車家壩以北的向斜地段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正常年景可開採量為1291萬立方米。馬灘、崔家大灘是城市飲用水源地之一。

氣候氣象

區境內屬大陸性半乾旱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熱同季,垂直氣候變異顯著。氣溫、熱量、光照,隨海拔由南向北升高;降雨量由南到北降低。春季降水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常有春旱、寒潮降溫,風沙浮塵天氣。河谷盆地多煙霾。風向以東風、東南風為主。夏季,白天炎熱,早晚涼爽,初夏少雨,蒸發量大,乾旱明顯;盛夏多雷雨,山區常出現冰雹災害,風向以東南風、南風為主。秋季,初秋多雨,光照少,濕度大;深秋降水減少,氣候變冷,常有寒潮降溫、早霜凍害。風向以西北風、北風為主。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乾旱少雪。盆地多煙霾。風向以北風、東北風為主。溫度,年際變化趨暖。冬季溫度偏高,春夏有時偏低明顯。年變化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春溫高於秋溫。夏季時低時高。冬季暖冬天氣較多。日變化,受雲量影響較大。晴天,夏日最高溫度出現在14時至15時,冬日在13時至14時。日最低溫度均出現在凌晨日出前後;陰天,多雲時氣溫日變化複雜,無一定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