礿

礿

yuè,祭名,鄭玄認為夏商兩代在春天舉行,周代在夏天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礿
  • 拼音:yuè
  • 倉頡:IFPI
  • 筆畫:7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根據《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秋曰嘗,冬曰。礿祭於夏商應在春天舉行,於周則不祥。
部首:礻,部外筆畫:3,總筆畫:7 ; 繁體部首:示,部外筆畫:3,總筆畫:8
五筆86&98:PYQY 倉頡:IFPI
筆順編號:4524354 四角號碼:372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93F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𠀤音藥。亦作禴。祭名。《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按礿禘嘗烝為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為夏殷之禮。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為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餘詳禘字注。
《集韻》弋笑切,音耀。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