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田鼠

社田鼠

社田鼠(學名:Microtus socialis),別稱社會田鼠,是倉鼠科、田鼠屬動物。社田鼠個體小,尾短,後腳小,耳朵短,背毛淺灰棕色或淡黃褐色,毛基深灰,近毛端淡灰杏黃色,毛尖黑褐色。

社田鼠晝夜活動,善挖掘,對其棲息地內的各種植物均不拒食,每年產仔至少3胎,每胎為2~9個,以5~6仔居多,棲息于海拔2480m以下的山地草原、灌叢草原及農田附近的草地,分布於亞種、歐洲、非洲部分地區。

社田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社田鼠
  • 拉丁學名:Microtus socialis
  • 別稱:社會田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倉鼠科
  • 亞科田鼠亞科
  • 田鼠屬
  • :社田鼠
  • 亞種:7個
  • 分布區域:亞種、歐洲、非洲部分地區
  • 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773
  • 英文名:Social Vole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社田鼠個體小,尾短,尾長不及體長1/3;後腳小,後腳長17(13~19)mm;耳朵短,耳長8(4~12)mm,稍露出於毛被之外。毛長而軟。腳底有中等長度的密毛,但腳趾和腳墊上沒有毛。後足墊5個。
社田鼠背毛淺灰棕色或淡黃褐色。毛基深灰,近毛端淡灰杏黃色,毛尖黑褐色。頭頂毛色與背色同,兩頰稍淺,淡杏黃色明顯,耳背與頭頂毛色相同。腹毛淺黃色,毛基鐵灰色。尾二色,但極不明顯,尾背面淺土黃色,底面淡黃,毛色反差極小,可以認為尾巴是同色。
社田鼠個體雖不大,但頭骨卻相對較大,全長26.4(25.0~28.3)mm。吻部短粗,鼻骨寬而扁平。眶間部寬,左右兩側眶上嵴明顯,但卻不在眶間癒合,眶間形成一個較寬的窪陷縱溝。顱室長約顱全長的50%,顱室寬也接近顱全長的50%。左右人字嵴隆起,向兩側延伸,矢狀嵴不明顯。枕髁不發達。頂間骨橫長,縱短,上緣中央有尖突門齒孔小。齶骨表面有兩條縱溝。齶骨後緣有典型的骨橋。聽泡極大,聽泡長8.9(7.9~10.2)mm,聽泡長約占顱全長1/3。聽泡向兩側突伸,雖膨大,但表面卻低平,向後可突伸至枕髁或超出頂髁,向兩側則至副枕外側或超出其側。聽泡內壁有海綿狀或蜂窩狀的骨質,使膨大的聽泡可以加固。大的聽泡,向外隆突,使後頭寬變大,後頭寬14.0(12.9~14.9)mm,約占寬的90%左右。除台灣田鼠的後頭寬也達顴寬的90%左右外,社田鼠是中國大陸後頭寬較大的田鼠種類之一。
社田鼠第1上臼齒上面的橫齒環呈不等邊的倒置三角形狀,外側的邊短,內側的邊長。下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2個,外側2個。此臼齒內、外側各形成3個突角。個別的個體外側第2個封閉三角形有後內角向內隆突。第2上臼齒前面的橫齒環也呈倒置的三角形,下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有2個。內側有1個。外側第2個三角形有後內角,有的個體此後內角甚大與克氏田鼠頗相似。此臼齒外側與內側均具3個突角。第3上臼齒前面的橫齒環也是倒置三角形狀,下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有2個,比較小,內側有1個,比較大。最下面有一個C字形的齒環,其上臂較長,下臂稍短,C字形的底部有一個向下突的底突,朝下突出。此臼齒由於底部C字形齒環的開口朝內,因此內側形成4個突角,外側形成3個突角。從齒型,以及封閉三角形的寬度來看,仍屬於田鼠亞屬的齒型。第1下臼齒後橫齒環的外臂短,內臂甚長,其上面有5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有3個,外側有2個。最上面的頂齒環呈跳棋子狀。此臼齒內側有5個突角,外側有4個突角。第2下臼齒後橫齒環的上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有2個,外側有2個。此臼齒內側有3個突角,外側有3個突角。第3下臼齒為3個摞置的橫齒環。最上面橫齒環外側底邊有一個顯著的內陷角,使此上橫齒環形成一個外下角。

棲息環境

社田鼠棲息于海拔2480m以下的山地草原、灌叢草原及農田附近的草地,喜選擇潮濕、近水源附近的草叢作為棲息位點。

生活習性

社田鼠晝夜活動,但主要在夜間出洞,白天離洞不遠,善挖掘。山地多在叢生雜草和半灌木的向陽緩坡上築洞;平原及山前丘陵的社田鼠多選在地勢低洼處和下沖溝的兩側築洞。
社田鼠洞穴呈集群分布,地下洞道結構複雜,分為夏季型和冬季型。夏季型洞道一般距地面較淺,易被牲畜踩踏而塌陷。每個洞群洞口頗多,洞口難以準確判定。洞道分支較多,一般有3~7個分支,以4~5個分支者居多。鼠巢為半球形,巢內多為草葉,距地面垂直深度約為20~25cm,洞口外積土明顯。每一洞群洞口少則十餘個,多者可達五十多個,占地面積10~50m2。冬季的洞道多分布在草叢中,地表較堅硬。洞口與洞道直徑相差不大,洞道傾斜直通鼠巢。鼠巢一般較深,距地面垂直深度約為29~37cm。鼠巢內沒有明顯倉庫和廁所之分。洞內多棲息一雌一雄性成體,或者雄體多而雌體少。
社田鼠對其棲息地內的各種植物均不拒食,但主要取食禾本草類和蒿屬植物的嫩芽。冬季以貯藏於洞內的乾草和植物種子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中國、喬治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俄羅斯聯邦、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在中國僅分布於新疆。
社田鼠

繁殖方式

社田鼠全年繁殖期達6個月之久,每年產仔至少3胎,每胎為2~9個,以5~6仔居多。
社田鼠3月中旬進入發情交配期,4月中旬,雄鼠與雌鼠均進入繁殖盛期,雄鼠的睪丸下降率為70%,雌鼠的繁殖指數為2.14,均為全年最高值。此間參加繁殖的均是越冬鼠。5月的繁殖力指標有所回落,6月是第2個高峰。7月又有所回落,8月除了越冬鼠還可參加繁殖外,當年早春出生的鼠也可參加繁殖,故又出現當年的第3個高峰。8月份雄鼠的睪丸下降率為68.75%,雌鼠的繁殖指數為1.91,僅次於4月的繁殖力。9月又開始回落,10月進入繁殖休止期。

亞種分化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社田鼠俄羅斯西南亞種
Microtus socialis astrachanensis
Erxleben,1777
2
社田鼠外高加索亞種
Microtus socialis binominatus
Ellermann, 1941
3
Microtus socialis bogdoensis
Wang and Ma,1982
4
Microtus socialis gravesi
Goodwin,1934
5
社田鼠克里米亞亞種
Microtus socialis nikolajevi
Ognev,1950
6
社田鼠斯塔夫羅波爾亞種
Microtus socialis parvus
Satunin,1901
7
社田鼠指名亞種
Microtus socialis socialis
Pallas,1773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種群數量相對穩定,波動不大,一般在夏天潮濕或冬天溫暖時達峰值,數量發展也趨於穩定。由於其廣泛分布和種群數量眾多,該種無主要面臨的威脅。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