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棠

社棠

社棠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原北道區)中部,渭河北岸。東臨伯陽鄉,北接清水豐望鄉,西與城區道北辦事處毗鄰,南與馬跑泉隔河相望。總面積64平方千米,總人口33465人(2007年)。農村人口4161戶18004人,城鎮人口15000餘人,是全區城鎮人口最多的鄉鎮(2008年末)。轄3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社棠東路35號,西距城區7千米。渭河、牛頭河、別川河和隴海鐵路過境。景點有槐蔭寺、崇禎觀、廟山坪、三國時期綿諸郡遺址、黃家嘴仰韶文化遺址等。

1949年設社棠鄉,1962年改公社,1984年建鎮。1996年,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咀頭、半山、稅家灣柳溝、東家山、郭家坪、下曲、柏林、俊林、石嶺、李家渠、向陽、步溝、綿諸、社棠、白家莊、槐蔭、劉家堯17個行政村和向陽、社棠、槐蔭3個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社棠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
  • 人口:33465人(2007年
基本介紹,基礎設施,文化歷史,地圖信息,

基本介紹

界於東經105.58°,北緯31°一34°之間,總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24272畝。現轄3個社區居委會,17個行政村。全鎮總人口33465人。全鎮總面積64km2,總耕地面積20850畝。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5.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6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10元。全鎮糧食總產量3048噸,農業總產值1441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2002萬元。 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棠工業園區就坐落於此。(一)社棠工業園重點產業發展戰略 藉助當前國家和省上的政策優勢,抓住有利於社棠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依託天水的土地資源優勢、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及周邊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實施合理的人才戰略,積極延長園區產業鏈,重點發展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完善園區產業鏈配套,突破制約園區產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提高園區的綜合競爭力,促使社棠工業園區及天水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社棠工業園未來的產業的發展方向 繼續發揮基礎工業優勢,做強做大做精機械電子裝備製造業;同時為了保障機械電子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需大力向上延伸產業鏈,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產業,促進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促進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基礎設施

轄區內有天水星火工具機有限公司(原星火廠)、天水風動機械有限公司(原風動廠)、金駝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原甘棉廠)、甘肅春風絨線集團紅梅有限公司(原甘絨廠)、鐵路油脂化工廠、鐵路物資材料廠、天水市國家糧庫、甘肅省萬達物資公司等10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天水長城果汁廠、天水鑫能電冶煉廠、天盼防盜門廠、首峰鋼廠等20餘家民營合資企業,全鎮有建材、冶煉、鍛壓、紡織等為主的各類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30餘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 近年來,社棠鎮大力發展以葡萄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引進了美國黑、紅提葡萄和日本大櫻桃等國外名優品種。2003年,該鎮栽植的“巨峰”等系列葡萄榮獲農業部A級“綠色食品”認證和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金獎”。2004年註冊了“下曲葡萄”商標,在全國15個大中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截止2007年底,“下曲葡萄”栽培面積達1.8萬畝,產值突破6000萬元大關,果品遠銷成都、重慶、烏魯木齊等地。2008年“下曲葡萄”品牌被公眾推選為國家知名產品。2008年“下曲葡萄”品牌被公眾推選為國家知名產品。果品業已成為社棠農業第一大支柱產業。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現“十一五”規劃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一年,該鎮將抓住天水市振興裝備製造業和社棠工業新區建設以及北(道埠)社(棠)戰備公路改造工程等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老工業基地優勢,大力發展地方工業和二、三產業;引進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工業和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大集團、好項目,繁榮社棠經濟;打破交通“瓶頸”制約,加快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功能,擴大小城鎮的承載能力和生產要素的聚集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文化歷史

召公以德治國,為完善和發展周禮做了大量工作,歷史上有名的“甘棠遺愛”就是召公德治思想的最有力見證。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朱熹《詩集傳》云:“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
如果你翻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查找“綿諸”這個詞條,你不難會發現“綿諸戎”這個詞條。原來“綿諸”是我國古代的一個民族。綿諸大約是西周末年由西東遷而進入甘肅,最後定居秦地天水的。《括地誌》記載:"綿諸城,秦州秦嶺縣北五十六里,漢綿諸道,屬天水郡。"其綿諸故城,在今天水東50里之邽山下,至今仍保留有古城遺址。天水市北道區社棠鎮有綿諸村。綿諸是與秦早期立腳的秦邑及犬丘距離最近的一部,因與秦國相鄰,開始與秦保持著友好關係,後臣服於秦,最後為秦所滅。當時,西戎諸部落中較強的是綿諸(在今甘肅天水市東)、義渠(在今甘肅寧縣北)和大荔(今陝西大荔東)。其中,綿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與秦疆土相接。正好,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國。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國壯麗的宮室和豐裕的積儲,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勢。又用內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時,給綿諸王送去女樂二八。動聽美妙的秦國音樂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終日飲酒享樂,不理政事,國內大批牛馬死亡,也不加過問。等到綿諸國內政事一塌糊塗,秦穆公這才讓由余回國。由余的勸諫,受到戎王的拒絕。在秦人的規勸下,由余終於歸向秦國。秦穆公以賓客之禮接待由余,和他討論統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軍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秦穆公乘勝前進,二十多個戎狄小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朐衍戎(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史稱「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以表示祝賀。
前457年 周貞定王十二年秦厲共公二十年,秦厲共公率兵攻打綿諸戎。前395年周安王七年秦惠公五年,秦攻滅綿諸戎,此後,綿諸逐漸和秦人融合。西漢改稱設定綿諸道。西漢有綿諸道,屬天水郡。今天的社棠鎮有綿諸村,應該說這裡說就是綿諸城了。
綿諸城故城在社棠綿諸村,北依矽山南臨渭水,座落在北坪之上。綿諸為先秦時西戎部落秦滅其族,此地當為綿諸戎故地。史載:秦有綿諸戎,屬隴西郡,漢置綿諸道,屬天水郡,後魏置綿諸縣屬洛陽郡,西魏省去。晉大興初年,南陽王保故將陳安曾據綿諸。
綿諸以前也叫“楊家城子” 傳為九百多年前大宋與西夏王朝征戰之前沿。北宋英宗年間,西夏李諒祚南犯,兵略篳篥(今楊家城子),劫生戶西徙,隴上地空百里。知秦州馬仲甫奏請築城屯兵,充軍實,省糧運,以防西夏。秦鳳路副都總管韓琦向朝廷奏準以楊業之孫、楊延昭之子楊文廣知秦州以督其事。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七月,楊文廣築綿諸,名篳篥城。民間流傳劇目中“楊家將”之六郎稱楊延景,然《宋史》言“楊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記楊業“有子延朗、延浦、延訓、延瑰、延貴、延彬,”獨無延景之名。
今綿諸村多為楊姓,村人自稱為“楊家將”之後。
明朝,天水一帶道教盛行,有“隴上三觀”:“崇禎觀”“玉泉觀”“伯陽觀”,其中“崇禎觀”就在社棠鎮的廟山之上。有“八棵柏樹九座殿”之說,山上除八棵特別粗壯的柏樹之外還有無數的其它的樹。稱為“社樹坪”“社”字在字典中為廟宇的意思。樹中有廟,且在山上,所以叫“社樹坪”。後人感周朝“甘棠遺愛”故事和孔子言:“我看見甘棠就像看見宗廟一樣肅然起敬。”改稱為社棠,天水之社棠地名由來如是。
社棠的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全鎮共有高級農業職中1所,企業技術學校3所,企業子弟學校3所,村級國小20所,有教職工500餘人。在校學生3800人。程控電話裝機達1500門,全球無線通訊網路覆蓋全境,有線電視人戶率達50%。金融、保險、醫療衛生等機構都在社棠設有營業網點。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社棠鎮政府(綿諸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