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技術擴散和可持續發展

全文第一篇總論包括兩個部分: 引言部分對研究緣起、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意義以及全書的結構安排做出簡單介紹,第二章開始討論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測度和決定因素,以從中引出技術擴散的因素;第二篇社會資本與經濟發展由三個部分構成: 分別為第三章引入社會資本,對社會資本進行理論綜述和解釋,讓讀者可以對這個概念進行全面地了解,從而為理解它與技術擴散之間的關係做準備。第四章是對傳統的行為選擇理論進行互動化的改造,為處於互動環境中的技術選擇行為及其擴散提供初步的理論模型。第五章則對第三章的功能性延續,討論社會資本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從中指出社會資本與微巨觀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相關關係;第三篇社會資本、技術擴散與可持續發展包含三章內容: 分別為第六章展開對技術擴散決定機制的研究,創新性的將社會資本套用於技術擴散過程的分析,並進一步地分析了幾種互動模型對於技術擴散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社會資本技術擴散和可持續發展
  • 外文名稱:Social capital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文學體裁:論述
  • 作者:李志青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定價:
15.00元
頁數:
252頁
ISBN:
ISBN7-309-04780-X/F.1071
字數:
198千字
開本:
32 開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05年11月


內容簡介

第七章構建受到社會資本影響的技術擴散內生化的可持續增長模型,其中的重點在於技術選擇過程的分析上。第八章是在第七章的巨觀經濟模型基礎上提出套用性的政策分析框架,指出在外部性的作用下,我們需要進行技術激勵。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基本分析框架
1.1.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假設
第二節 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及研究意義
1.2.1 研究方法
1.2.2 具體概念的界定
1.2.3 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安排
1.3.1 本書的體系結構
1.3.2 本書的章節安排
第二章 可持續發展: 定義、測度和決定因素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實現條件
2.2.1 可持續發展: 涵義之爭
2.2.2 可持續性的衡量標準: 測度指標
2.2.3 忽略的問題
第三節 總財富的計量
2.3.1 世界總生產函式
2.3.2 生產資本和人力資本的計量
2.3.3 自然資本的計量
2.3.4 綠色國民經濟賬戶
第四節 自然資本消耗率的決定因素
2.4.1 庫茨涅茨曲線: 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本損耗率
2.4.2 生產技術、社會資本和消耗率
第五節 結論
第二篇 社會資本與經濟發展
第三章 社會資本: 理論的綜述和解釋
第一節 引言
3.1.1 社會資本——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的學術潮流
3.1.2 社會資本發展觀——根植於個體互動關係的社會經濟發展
3.1.3 社會資本與中國發展研究
3.1.4 並不陌生的社會資本:“誠信”中國
3.1.5 社會資本研究的反思
3.1.6 本章結構
第二節 社會資本概念的提出
3.2.1 社會資本概念的始作俑者: 萊達·漢尼芬
3.2.2 現代意義的擴展: 雅各布斯、布迪厄和盧里
3.2.3 社會資本概念的當代規範: 科爾曼、普特南
第三節 社會資本的概念界定
3.3.1 社會資本: 爭鳴的範式
3.3.2 不同學科對於社會資本概念的解釋
3.3.3 社會資本: 本書的概念界定
第四節 社會資本的理論淵源
3.4.1 早期思想淵源
3.4.2 社會學淵源
3.4.3 經濟學淵源
第五節 社會資本: 經濟個體的網路化互動
第六節 社會資本的測度
3.6.1 社會資本測度方法的回顧
3.6.2 社會調查的主題
3.6.3 社會資本測度的總體框架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章 行為選擇的互動分析——一種將社會互動納入經濟學分析框架的方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互動分析的理論框架
4.2.1 對經濟學個體主義研究傳統的質疑
4.2.2 互動分析的邏輯基礎
4.2.3 互動分析的基本框架
第三節 互動分析的二元選擇模型
4.3.1 二元選擇的互動化
4.3.2 模型基本假設
4.3.3 二元選擇的機率分布
4.3.4 最優二元選擇
第四節 對均衡條件的進一步討論
4.4.1 不同條件下的均衡解
4.4.2 初步的結論
第五節 行為選擇的深入分析: 互動條件下的行為擴散——以行為的空間擴散為例
4.5.1 空間互動的基本含義
4.5.2 空間互動均衡的實現
4.5.3 討論空間互動均衡實現形式的意義
第六節 結論
數學附錄
附錄A 從 εi的二重指數分布推導 ε1-ε2 的邏輯分布
附錄B 混合戰略納什均衡的求解
第五章 社會資本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社會資本與經濟產出: 文獻回顧與分析框架
5.2.1 文獻回顧
5.2.2 社會資本與市場失靈
第三節 社會資本與微觀經濟發展
5.3.1 社會資本提高企業和組織的生產效率
5.3.2 社會資本有利於工作機會的尋找
5.3.3 社會資本有利於區域創新體系的建立
第四節 社會資本與巨觀經濟發展
5.4.1 社會資本與經濟成長: 不同觀點
5.4.2 社會資本與經濟成長: 經驗分析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篇 社會資本、技術擴散與可持續發展
第六章 互動、社會資本和技術擴散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技術擴散過程
6.2.1 傳染模型
6.2.2 機率模型
6.2.3 演進模型
6.2.4 社會互動方法
第三節 社會資本和技術擴散
6.3.1 社會資本和技術擴散: 加納雜交可可豆的例子
6.3.2 本書研究中的社會資本
第四節 互動分析方法的進一步研究
6.4.1 潛在博弈、吉伯斯態和社會效率
6.4.2 多重均衡與網路關係強度
6.4.3 非遍歷增長
第五節 網路類型和技術擴散
6.5.1 模型的基本假定條件
6.5.2 社會溢出與最優選擇
6.5.3 統計過程與最優選擇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技術擴散、增長和環境的一個巨觀經濟模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技術變遷的套用模型
7.2.1 兩種模型傳統
7.2.2 近期的研究
第三節 異質性互動個體的新技術擴散模型
7.3.1 技術選擇
7.3.2 社會互動與合作
7.3.3 社會互動和知識溢出
7.3.4 對經濟變動的預期
7.3.5 技術擴散模型的結論
第四節 巨觀經濟模型
7.4.1 基本等式
7.4.2 生產和自然資本的變化
7.4.3 工資的變化
7.4.4 化石類燃料的變化
7.4.5 新技術採用成本的變化
7.4.6 政策變數和總儲蓄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技術擴散內生化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框架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促進可持續增長: 一個跨期最最佳化問題
8.2.1 跨期最最佳化的公式表達
8.2.2 跨期最最佳化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三節 如何跨期消費自然資源
8.3.1 對自然資源最優消耗率的討論
8.3.2 技術與自然資源的消耗
第四節 環境政策
8.4.1 利用市場的政策
8.4.2 創造市場的政策
8.4.3 環境管制
8.4.4 信息和公共參與
第五節 新技術的擴散
8.5.1 影響發明和創新的政策
8.5.2 技術擴散政策
第六節 投資於人力和生產資本: 財政和金融政策的作用
8.6.1 儲蓄的轉移和變動
8.6.2 一個模擬分析
8.6.3 巨觀政策反思
第七節 結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