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簿記是巨觀會計、社會會計的傳統名 稱。馬克思在其經典著作——《資本論》第二卷六章中闡述“純粹流通費用”理論時,首先使用了“社會簿記”一詞。他說:“過程越是按社會的規模進行,越是失去純粹個人的性質,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就越是必要……對公共生產比對資本主義生產更為必要”,“但是簿記的費用隨著生產的積集而減少,簿記越是轉化為社會的簿記。這種費用也就越少”。
南斯拉夫在會計工作中,根據馬克思闡述簿記的原理,於1959年建立了全國性的“社會簿記局”,並頒發了“社會簿記局條例”我國會計理論工作者,提出建立社會簿記的構想,結合新SNA的模式,主張建立五大基本帳戶,分為兩大體系:以“資產”、“負債”或“財產”、“基金”兩個基本帳戶為“靜態” (存量) 體系; 以“社會總產值”= “物質消耗”+ “國民收入”為基礎,設定“總產值”、“積累”、“消費”三大帳戶為動態 (流量) 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