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秩序即指社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的正常的條理性、次序性。它與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相聯繫,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社會生活秩序主要依靠與其相適應的社會法律制度、社會道德規範、社會風俗習慣等多種社會規範與習俗來調節和維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生活秩序
- 秩序:次序,有條理不紊亂
- 社會:相互聯繫的人們的總體
- 生活: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社會生活秩序即指社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的正常的條理性、次序性。它與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相聯繫,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社會生活秩序主要依靠與其相適應的社會法律制度、社會道德規範、社會風俗習慣等多種社會規範與習俗來調節和維繫。
社會生活秩序即指社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的正常的條理性、次序性。它與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相聯繫,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社會生活秩序主要依靠...
社會秩序是指動態有序平衡的社會狀態,是社會學範疇。 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提出的“治”,就表示社會的有序狀態和社會秩序的維護與鞏固,“亂”則表示社會秩序的破壞和...
《依法維護農村社會生活秩序》是2010年01月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佟占軍。本書主要講述了法律對於農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相關法律糾紛或權益問題。...
公共秩序 (public order)也稱“社會秩序”。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規章制度等所確定。主要包括社會...
法律秩序,是指由法律建立和保護的人們相互間關係的有條不紊的狀態或由法律所保護的社會秩序。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存在於法律社會中的人、機構、關係、原則和規則的...
擾亂社會秩序;網路犯罪,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術盜取他人密碼,給社會及個人造成經濟...道德水平同物質生活水平之間的關係,道德的最高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準,道德規範體系...
《秩序與問題》羅列了大量的“問題”,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問題、法治社會的秩序問題等,如何剷除中國封建社會的“痕跡”或“餘毒”?林彪、“四人幫”是怎樣運用...
1. 侵犯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社會管理秩序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管理秩序,包括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民眾的正常生活秩序。這些秩序是由國家...
的社會風俗、習慣相聯繫,反映著社會文明風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種穩定社會秩序、...但禮儀教育仍然是家庭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並滲透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識...
社會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簡稱“公德”。是指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
《從彌散到秩序-“制度與生活”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變遷(1921-2011)》,主要內容包括:革命訴求與政治的社會選擇(1921-1949)、共產主義實踐與社會單位化(1949-1978)、...
他認為三綱、五常是天理的展開,是“天理”體現於社會規範的當然的產物,是永恆不變的協調社會關係的妙藥”,至此,朱熹的“理一分殊”論便成為社會生活秩序的規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