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研究

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研究

《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研究》是2019年3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愛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研究
  • 作者:劉愛龍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 頁數:305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3020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研究》共分九章,內容連貫充分、詳略得當,系統論述了社會治理創新中績效評估的主要內容,深入探究國際國內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實踐進路,系統梳理與總結法治績效評價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成果,尤其是對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實踐所呈現的特徵、困境及其出路進行深入分析。

作者簡介

劉愛龍,男,1970年9月出生,湖南省雙峰縣人,法學博士、教授。主持與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在《法學》《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學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現任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院長,兼任中國立法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法學會審計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南京江北新區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行政複議委員會非常任委員、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諮詢專家。

圖書目錄

第一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基礎理論研究
第一章社會治理創新與法治的互動機理
第一節法治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動力源泉
一、合法性源泉:法治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主體、過程和結果的合法性
(一)法治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主體的合法性,要求社會治理主體彰顯多元化和多樣化特質
(二)法治的程式正義原則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過程的合法性
(三)法治的實質正義原則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結果的合法性
二、精神源泉:法治價值體系推進經濟社會協同發展與社會公平正義
三、機制源泉:民主與公眾參與構築社會治理創新的動力機制平台
第二節法治框定社會治理創新的制度邊界
一、法治的安定性與社會治理創新的變動性:法治內的社會創新與超越法治的社會創新
二、立法與改革的銜接:重大經濟社會改革創新必須於法有據
第三節法治型社會治理創新協同模式及其建設重點
一、社會治理創新模式變革的內在驅動力:化解轉型期社會治理的實踐困境
(一)社會治理理念落後
(二)社會治理主體單一
(三)社會治理方法陳舊
(四)社會治理成本巨大
二、社會治理創新的協同模式及其法治化運行機理
(一)協同治理與社會治理創新的協同模式
(二)社會治理創新協同模式的法治化運行機理
三、法治型社會治理創新協同模式的思維方式與基本特徵
(一)法治型社會治理創新協同模式的思維方式
(二)法治型社會治理創新協同模式的基本特徵
四、法治型社會治理創新協同模式的建設重點
(一)建構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公開透明、民主協商、責任明晰的社會治理制度
(二)建立完善社會協同治理體制
(三)完善社會協同治理機制
第四節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生態及其績效治理策略
一、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生態
(一)法治生態的內部視角
(二)法治生態的外部視角
二、法治生態的績效治理策略
第二章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理論淵源
第一節法治績效評價的法治理論
(一)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意涵解讀
(二)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定義前提
(三)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定義要素
(四)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中國境遇
第二節法治績效評價的法律經濟學理論
一、法律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及其理論主張
二、法治的成本與收益
(一)立法成本與立法收益
(二)執法成本與執法收益
(三)司法成本與司法收益
(四)守法成本與守法收益
第三節法治績效評價的社會治理理論
一、從管理到治理:概念內涵、基本特徵及其相互區別
(一)管理的概念內涵與基本特徵
(二)治理的概念內涵及其基本特徵
(三)管理與治理的相互區別
二、從傳統公共管理理論到新公共管理運動:西方社會治理範式的轉型
三、西方治理理論的譜系和轉型中國的治理理論要求
四、契合法治量化評價的實驗主義治理理論
第四節法治績效評價的績效管理理論
(一)私營組織機構的績效管理理論
(二)公共組織機構的績效管理理論
(三)開發中國家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管理改革的制度分析框架
第五節法治績效評價的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理論
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建構方法導向
(一)指標體系建構的目的導向
(二)指標體系建構的系統性導向
(三)指標體系建構的可行性導向
二、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指標賦權方法
(一)主觀賦權法
(二)客觀賦權法
(三)組合賦權法
三、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模型建構方法
(一)模糊綜合評價法(FCE法)
(二)數據包絡法(DEA法)
(三)AFD綜合評價模型——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的方法選擇
第三章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運行機理
第一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構成要素
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動因
二、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目標
三、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對象範圍
四、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
(一)法治績效評價的目標體系
(二)法治績效評價的技術體系
(三)法治績效評價的方法體系
五、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依據模式
第二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法治意識與法治觀念
二、法治知識與法治技能
三、法治環境
四、法治目標和法治計畫
五、法治資源配置
第三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和模型建構
一、法治績效評價指標的初步確定
二、法治績效評價指標的數據獲取和處理
三、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遴選
四、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權重賦值
五、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信度與效度檢測
第四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質量控制與管理
一、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質量控制與管理的階段和要素
二、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質量控制與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合規性原則
(三)參與性原則
(四)準確性原則
(五)有效性原則
三、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質量控制與管理的考察重點
(一)法治績效評價準備階段質量控制與管理的考察重點
(二)法治績效評價實施階段質量控制與管理的考察重點
(三)法治績效評價報告階段質量控制與管理的考察重點
(四)法治績效評價結果套用階段的質量控制與管理考察重點
第二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評價實踐研究
第四章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西方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評價歷史與現狀
一、西方社會治理創新中績效評價的緣起
(一)企業績效評價
(二)公共部門績效評價
(三)法治(政策)績效評價
二、西方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評價的歷史變遷
(一)法律與社會發展運動
(二)梅里曼等人的法律制度量化評估系統——法律與社會運動第一階段的法治量化評價實踐
(三)世界銀行的世界治理指數(WGI)——法律與社會運動第二階段的法治量化評價實踐
三、西方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評價現狀
(一)聯合國法治評價指標體系
(二)世界正義工程(WJP)的法治指數體系
四、西方主流法治績效評價體系的比較分析
五、西方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局限
第二節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評價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緣起
二、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法治績效評價的發展
三、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的主要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香港法治指數”
(二)我國內地代表性法治評價體系
第五章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區域法治績效評價的特徵、困境及其出路
第一節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區域法治績效評價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區域法治績效評價的困境
一、指標賦權的主觀性導致區域法治績效評估體系科學性缺失困境
二、不同區域法治績效評估體系缺失可比性導致國家法治統一性和權威性受損困境
三、評估主體中立性不足導致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結果權威性備受質疑困境
四、區域法治績效評估公眾參與性不強導致國家法治發展模式難以轉型困境
五、評估結果效用性不高導致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空心化”困境
六、評估環境建設系統性不強導致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發展後勁乏力困境
第三節當前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的出路
一、運用AFD方法進行指標賦權,確保區域法治績效評估體系建構的科學性
二、統一核心評估指標體系,增強不同區域法治績效評估體系的可比性
三、實施獨立第三方評估,增強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結果的權威性
四、實現從管理型法治評估模式向治理型法治評估模式的轉型,增強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的公眾參與性
五、建立完善績效評估套用的體制機制,提升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結果的效用性
六、統籌兼顧法治績效評估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推進區域法治績效評估環境的系統性建設
第六章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區域法治績效評價的體系最佳化與模型創新
第一節我國區域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和模型建構的基本原則
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
二、獨立性與系統性相協同原則
三、主觀性與客觀性相兼顧原則
四、普遍性與特殊性相調諧原則
第二節我國區域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最佳化路徑及其核心體系建構
一、選取典型性法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樣本作為最佳化基礎
二、運用科學方法建構全國統一的法治績效評價核心指標體系
三、地方特色法治指標的建構思路
第三節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價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創新法治績效評價模型
第三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法治績效提升路徑研究
第七章深化法治資源供給側改革,建立健全法治資源有效供給的組織體系
第一節法治資源供需矛盾與法治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節建立健全法治資源國家有效供給的組織體系
第三節建立健全法治資源市場供給、社會供給的組織體系
第八章加強法治制度體系建設
第一節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
一、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強化對立法基本原則的堅守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立法體制機制,夯實法律規範生成的制度保障基礎
三、釐清黨內法規的基本原則,加強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統一性
第二節建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二、公正司法,全面提升司法質量和司法效率
第三節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一、改革完善執政黨監督的體制機制,加強黨內監督,形成嚴密的黨內監督體系
二、健全完善人大監督方式,加強立法監督,形成嚴密的立法監督體系
三、整合八大監督方式,形成嚴密的行政監督體系
四、建立健全司法監督體制機制,形成嚴密的司法監督體系
五、健全完善政協監督、民主黨派監督體制機制,形成嚴密的民主監督體系
六、改革完善審計監督體制機制,形成嚴密的審計監督體系
七、建立健全社會監督體制機制,形成嚴密的社會監督體系
第四節建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一、加強與改善黨的領導,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重要政治保障
二、持續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制度保障
三、大力提升法治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組織與人才保障
四、不斷增強全民法治意識與法治觀念,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思想保障
五、同步推進經濟社會建設,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外部環境保障
第九章建立健全法治績效評價與結果處理的管理體制機制
第一節推進績效管理制度的法治化建設,加強法治績效評價的質量控制
一、明確法治績效管理的目的及適用對象
二、建立法治績效管理的流程體系
三、明確法治績效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
四、建立法治績效規劃和報告制度
五、確立公眾參與法治績效管理的法律地位
第二節完善法治評價結果運用體制機制,加強法治績效後評估治理
一、建立完善法治績效評價結果的信息公開制度
二、規範法治績效評價結果溝通和績效改進制度
三、建立完善法治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二、論文類
三、檔案類
四、報紙類
五、網際網路類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