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指標體系運動,是指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已開發國家,後向世界範圍延伸,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紛紛將社會指標作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重要選擇,使社會指標體系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理論和實踐潮流。其產生的根源是20世紀60年代前所形成的經濟成長至上的發展戰略遇到巨大挑戰,單純以經濟成長來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愈來愈不適應於社會發展的需求,各類社會、生態、文化問題成為決策者必須關注的問題。美國為衡量空間發展計畫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在1966年出版了《社會指標》一書,強調製定社會指標必須從開放性、社會發展相關性等角度人手。
其後,世界各地,尤其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建構了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社會指標體系、環境質量指標體系,並將其訴諸實踐過程,進而掀起了世界性的社會指標體系運動。社會指標體系運動反映出經濟社會向綜合性、開放性的方向發展的趨勢,是人類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