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年齡(social age)是年齡當量的一種。某年齡個體達到的社會化發展水平,即以社會行為成熟程度代表的年齡。仿效智力年齡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年齡
- 外文名:social age
- 類別:年齡當量的一種
- 本質:以社會行為成熟程度代表的年齡
- 特點:某年齡個體達到的社會化發展水平
簡介,主要特點,表示類型,套用,
簡介
社會年齡是指一個作為社會化的人為社會發展而作貢獻的期限,是社會規定的規範年齡。它是一個人在社會習慣方面表示的年齡。它表明一個人在社會上從事某一職業、某一部門工作或從事社會事業等的長度。個人的社會年齡因個人所從事的工作或在社會上的時間長短和經歷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如工齡、教齡、軍齡、學齡或選舉年齡、結婚年齡、退休年齡等。對待社會年齡,學術界當前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一個人工作到退休,它的社會年齡即告結束;另一種觀點認為,老年人即使在退休後,仍然可以為社會繼續作出貢獻、因而他的社會年齡不能算結束。
主要特點
一個18歲的人,在法律上已經是成年人,但在周圍人的眼中,他仍只是一個孩子。直到他自己有了家室,他才會被認為是真正融入了社會,真正成為了一個成熟的人。這一點在中國是特殊的。因為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所倡導的“晚婚晚育”讓18歲的“法定成年人”仍保持在他人心中以幼年形象。而中國青少年所接觸到的文化內容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西方。在英國,16歲以上的人就可在父母的同意下結婚,18歲以上則可隨意結婚。所以,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往往充溢著我們所謂的“早熟”的思想。青少年在經受了這種文化的薰陶後,往往會對我們不同的國情產生疑問,從而產生矛盾。
表示類型
社會年齡又稱社會學年齡,是指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服務的年限。一個人的社會年齡與他的年曆年齡、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有密切關係,但又不完全受這些年齡的制約。
表示社會年齡常用的有三類:
一是為社會工作做貢獻的年限,如工齡、教齡、軍齡、藝齡等。這種社會年齡表示一個人在某個部門和某個職位從事工作的時間長短。
二是參與各類社會活動的起始年齡,如上學、參軍、招工、入團、入黨等的最低年齡。
三是從事各類社會工作的終止年齡,如退出共青團的年齡、離退休年齡等。
後兩種社會年齡是根據某種社會活動的特點及一般人達到某一年齡後的身體生理狀況決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年齡是不一樣的,如為社會工作的年限,有的人已超過退休年齡,甚至到70~80歲還能以各種不同形式繼續為社會服務,而有的人不到50歲就因病退休,為社會服務的年限很短。
套用
若一個人的社會年齡為30歲,那么其社會化能力的發展水平同一般30歲成人的社會化能力相等。建立社會年齡常模時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及常模樣本的代表性。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經濟地位不同,個體間會有差異,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個體間差異較小。解釋個體測驗成績時,要注意被測者同常模團體對象的一致性。套用它可直接比較同一個人在不同社會工作崗位上的成就高低。
用社會年齡這一概念,就的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很多存在於不同年齡間的代溝問題。將會彌補一些心理學上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