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價值觀

社會價值觀

所謂價值觀即人們關於好壞、得失、善惡、美醜等價值的立場、看法、態度和選擇。由複雜多樣的價值觀進行長期反覆的整合和消解,最終就形成了體現一個社會價值理念的價值體系。社會價值觀是回顧、觀察、預見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標尺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價值觀
  • 狹義:人們關於好壞
  • 性質:社會價值理念的價值體系
  • 廣義:社會發展水平的標尺之一
簡介,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社會主義價值觀,基本特徵,深刻內涵,

簡介

社會價值觀是回顧、觀察、預見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標尺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細枝末節的變化,不是價值觀邊緣、外圍的變化,而是價值觀主軸、核心的變化,是價值觀的整體性變革,是價值觀范型的轉換。
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既是對各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社會政治結構和發展狀況的反映,也是對人們理想中的個人發展目標和社會關係狀況的期盼。因而,社會結構特徵的變化及其多樣化,將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社會價值觀念的結構性變化和多樣化,表現為新的價值觀念的不斷出現。不難看到,我國社會的價值觀念發生了結構性轉變,這種轉變的基本特徵或表現形式,就是價值觀念的多樣化、複雜化。具體說來,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和新的價值觀念結構的形成,具有幾個重要的社會學特徵。
個人發展機會和路徑多樣化。在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動下,我國居民的發展機會不斷增加,也日益多樣化,這使得社會成員實現個人成功的機會空間空前擴大,可供選擇的路徑顯著增加,人們不再共同瞄著某一個方向謀求自身發展。不同的發展路徑,不同的發展機會,必然導致不同的價值觀念,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
社會評價機制多樣化。社會評價機制的多樣化,意味著個人成功標準的分化和多樣化。在當今社會,個人發家致富,做青春偶像、影視明星、文化體育明星,加入甚至引導時尚消費潮流,成為知識和技術精英,當然還有仕途發達,等等,都可成為個人的成功標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有一種從過去注重組織評價轉向現在重視自我評價、“冬粉”評價、媒體評價的趨勢,其背後的實質則是從以往注重精神內涵轉向更加注重物質效果。
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價值在同一時空中並存。我國社會目前正處於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從農村社會走向城市社會、從封閉社會走向開放社會的現代化過程之中,並且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而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響,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傳統社會價值、現代社會價值乃至後現代社會價值,都在我國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相互激盪。
社會的價值觀念結構開始表現出某種程度的階層化特徵。隨著社會階層的分化和新的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以及社會利益關係結構的變遷和多樣化,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切的差異愈益顯著,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相關價值取向的分歧。
價值觀念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對我國社會價值整合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進行價值整合,並不是要消滅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而是要在承認這種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條件下,加快建設全社會認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價值觀和價值體系

所謂價值觀即人們關於好壞、得失、善惡、美醜等價值的立場、看法、態度和選擇。價值觀是主體以自身的需要為標準,對外在於自身的事物或現象所蘊含意義的認識和評價,他往往表現為信念、理想、信仰、追求等形態。價值觀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範疇,它是和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聯繫在一起並受其制約的,是處於一定經濟關係之中的人們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它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取向和行為選擇。由眾多的複雜多樣的價值觀進行長期反覆的整合和消解,最終就形成了體現一個社會價值理念的價值體系。任何社會的價值體系都是該社會價值觀的集合體,是建立在該社會基本政治經濟制度基礎上的意識形態。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會價值體系的強力支撐。社會的價值體系是一個包括核心價值體系和一般價值體系的完整的、內涵豐富的價值觀系統,其構成具有層次性。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是由核心價值觀構成的核心價值體系,由里到外則是由一般價值觀構成的處於從屬地位的其他價值體系,主要包括倫理價值觀、政治價值觀、經濟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對其他層次的價值觀起著支配性的作用,各個層次的價值觀依據核心價值觀來確定其內涵。各個層次的價值觀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各個層次的具體價值觀內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而調整或變化。

社會主義價值觀

基本特徵

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對人類未來社會價值訴求的基本看法和總體要求,是幾千年來人類所追求的社會價值理想的一種延續,是對一種更人道、更平等、更自由的合理社會的理想價值訴求,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決定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這一體系是對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積極揚棄的基礎上的,是在吸取以往人類一切文化中積極因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指向、以人民利益為目標的新型的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同樣包含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和一般價值體系,它是由核心價值體系主導的多元價值體系構成的價值系統。
(一)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經濟社會發展後指出,人類社會大體需要經歷三大發展階段——人對人的依賴、人對物的依賴和人自由全面地發展,才能達到自覺地發展狀態。這三大發展階段集中在價值理念上,即形成了以神為本、以物為本和以人為本三大價值形態。資本主義之前的社會形態,基本上是以神為本,人們主要從虛幻的神靈中獲取發展的價值與動力;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廣泛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以物為本的階段,人們的生產關係及社會關係主要地通過商品交換表現出來,人的本質掩蓋在物的交換之中,人的發展往往被忽視;只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才能真正進入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階段。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為本否定和揚棄了以神為本,否定和揚棄了資產階級在以人為本的口號下所掩蓋著的以資本為本,同時也是對現代西方工業文明所呈現出來的異化的價值否定。它強調要以現實的人即人民民眾為目的,要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充分肯定、滿足和發展人民民眾正當合理的利益。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地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取代資產階級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隨後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人總是按照人的尺度來評判歷史進步的;社會歷史是人的依賴走向物的依賴再走向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這樣的社會歷史就是不斷解放人的歷史,也不斷表現著對人的終極關懷。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都是圍繞著如何使人擺脫剝削、壓迫和異化,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來展開的,並把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視為無產階級和人類奮鬥的價值理想和目標。
(二)社會主義的倫理價值觀是實現社會平等和公平正義。
階級社會產生之後,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平等性和顯失公平。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存在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憑著對生產資料的占有而在政治上享有特權,另一個集團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附於人、受制於人。人們因而在經濟上、政治上顯現出巨大的差別來,這些差別就是不平等、不公正。於是為了改變自己地位者與為了維護自己地位者之間的對立、衝突與鬥爭——階級鬥爭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許多思想家們試圖從超階級的立場上設計一種理想的社會,以擺脫階級和階級鬥爭。儘管因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代表的階級或階層不同、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這些思想家所設計的理想社會也千奇百怪、叫法不一;但是有一點則是共同的,即都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如中國的“大同”世界或“太平”世界,西方的“理想國”、“烏托邦”、“太陽城”等。在整個下層人民中間在著要求實現社會平等和社會公正的強烈的思想和願望,這突出地體現在宗教的經典之中,如《聖經》中《新約》部分。社會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發展物、繼承物和替代物,吸收了以往社會關於社會平等和公正的思想,並且提出為了徹底實現社會平等和公平正義,就必須改變最廣大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實現絕大多數人的統治。社會主義因其廢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而代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徹底消除了剝削階級存在的經濟基礎,實現了絕大多數人的統治,極大的調動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夢寐以求的公平正義和效率。馬克思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平等和公平正義。
(三)社會主義的經濟價值觀是實現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由於不平等主要源於對財產特別是生產資料占有的多寡,因此竭力主張社會平等或為之而奔走呼號的人都主張財產共有,消滅私有制,都認為這是實現社會平等經濟上的保證。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不可能實現社會的真正平等,因此要實現社會平等就必須廢除私有制,實行公有制。社會主義繼承了以往人們關於財產共有、實現社會平等的思想,通過對資本主義以前社會和資本主義現實世界的分析後認為,階級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這在資本主義社會主要體現為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無法調和的,只有廣大的無產階級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實現無產階級真正意義上的最終解放,也才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社會主義認為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的徹底改變是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平等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使整個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才能徹底消滅社會不平等的經濟基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平等。主張生產資料公有制不僅是社會主義同以往社會的本質區別,而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經濟上的具體體現和經濟基礎。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後最大的不平等就是財產私有制,為了實現財產共有,人類社會的有識之士自古以來就為之奮鬥,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財產共有是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反映在上層精英的治國理念中,廣大中下層民眾的社會文化中,同時也滲透到到各類宗教的教義中。人們把實現財產共有當作消除社會不平等現象的前提和條件。作為人類找到的迄今為止最為先進的社會主義社會,理所應當的把財產共有作為自己在經濟上追求的目標和基本價值,這是對千百年來人類共同理想和奮鬥目標的繼承。
(四)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是實現絕大多數人民的當家作主。
民主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政治上的保證。民主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意思是“人民的統治,”或者說是“多數人的統治”。民主政治在古希臘的某些城邦,特別是雅典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將民主發展到了比較高級的階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將代議制民主推進到較為完善的水平,對人類社會民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因其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之上的有限的民主,所以並不是人類找到的最好的完善的制度。儘管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制度的形式非常先進,但其實質是社會中擁有雄厚資本實力和絕對優勢的生產資料所有者的民主。對於廣大人民民眾來說是沒有真正地民主可言的。社會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繼承物和替代物,不但汲取了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制度的優勢和長處,並且將其發揚光大。社會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絕大多數人的統治,首次廢除了私有制,消滅了剝削階級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是實質意義上的民主制度變為現實。因此,政治民主是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基本價值,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作為價值觀的民主,意味著主權在民,權力屬於人民,權力來自於人民,政府統治的合法性在於人民的同意,而不是在於神的旨意或者資本的邏輯。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政治制度,一方面批判繼承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主政體的某些經驗和形式,具有一般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另一方面,由於它賴以存在和服務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所以其民主的實際內容和形式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理想境界,它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高類型的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項公民權利,享有管理國家和企事業的權利。
(五)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是堅持團隊精神。
所謂團隊精神,就是在人與社會的關係當中主張個人從屬於社會,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和國家利益的一種思想理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本質上是個人發展的兩方面的表現。由於個人的有限性,在其實現自身的利益時必須同他人交往和聯合,通過實現共同的社會利益來發展自己,從個人發展的最終趨勢看,二者必須是統一的,社會利益必須在每個人的利益中得到反映,而每個人又將其特殊利益融合在整體利益之中。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實現是相互制約的。社會利益不會自己實現,它必須通過個人來實現;個人之間關係的狀況如何,個人利益具有什麼內容,實現方式如何,同樣受社會規定和制約的。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一致性具體體現為前者代表著其中的每一個個體的長遠和根本利益,而集體中的每一成員也把維護和發展集體利益作為實現自身利益的保證和前提。集體和個人互為目的。個人應以集體為目的,為維護和增進集體利益而努力工作,因為個人的長遠和根本利益維繫於集體利益。同時集體作為個體利益的代表也應以個人為目的,在物質上根據社會公正原則盡力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不斷提高個人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在精神上尊重個人的人格尊嚴和個性發展。社會主義奉行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根本對立的團隊精神價值觀。與資本主義過分強調人本主義和個人至上主義截然不同,社會主義注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人們之間結成團結互助的合作關係。團隊精神價值觀有著個人主義價值觀和其他價值觀無法比擬的社會凝聚力和時代合理性,是真正反映社會主義本質、體現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價值觀。團隊精神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主要特徵和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具有豐富的內容,其核心價值觀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其一般價值觀則主要包括倫理價值觀(實現社會平等和公平正義)、政治價值觀(實現絕大多數人民的當家作主)、經濟價值觀(實現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社會價值觀(堅持團隊精神)。其中,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的終極奮鬥目標,社會主義的一般價值觀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來展開的,都是依據核心價值觀來確定其內涵。社會主義價值觀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各個層次的具體價值觀內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而調整或變化。

深刻內涵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它鮮明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用什麼樣的精神旗幟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開拓前進、中華民族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問題。我們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充分發揮其在凝聚力量、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轉化為廣大民眾的價值取向、願望要求和自覺行為,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範,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
價值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價值及價值關係的一般看法和觀點,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國家全體人民或大多數社會成員共同認可、普遍遵循、自覺踐行的主導價值觀念和主導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要求,是現階段我國廣大人民民眾所要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有機整體,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導向性、民族感和時代感,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很長時期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循的思想追求、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在我國社會生活中居於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二要始終堅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去主導、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在全社會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三要不斷推進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特別是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根本價值取向,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根本價值準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理想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則是社會大多數人共同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當代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這個共同理想,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動員、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它把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繫在一起,把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共同願望有機結合在一起,反映了現階段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追求,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高尚的品格、堅定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偉業;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就不會有生機和活力。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民族,是一個不斷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發展的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就是當代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共同奮鬥的精神紐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必須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使中華民族精神在不斷增添新的時代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揚光大,不斷增強全民族的向心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分清榮辱,明辨善惡,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社會主義榮辱觀涵蓋了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涉及人生態度、道德修養和治國方略等主要方面,體現了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旗幟鮮明地規定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堅持和提倡什麼、反對和抵制什麼,為全體社會成員辨別是非善惡、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準則和規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內容,層次清楚、定位明確、結構嚴謹,是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和基本原理,不斷結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際,對解決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觀念問題的新創造,是從思想文化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做出的科學解釋。它堅持了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有中國特色,總結了成功經驗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現實的迫切需要又是通過努力才能夠實現的,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促進和形成社會共識的精神航標。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
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征程中,我們必須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推動當代中國發展和進步中的主導地位,切實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各種社會思潮的引導作用,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共識,不斷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首先,堅持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思想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任何價值觀念都根植於社會實踐,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不斷增強。特別是在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條件下,必然會產生反映不同利益主體需求的不同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我們要正確面對這種趨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價值觀念。
其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開放性,不斷提高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有隨著實踐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才能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一方面要向歷史與現實的不同文化敞開,吸納人類創造的一切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善於挖掘汲取中華民族的優秀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文化積澱,學習借鑑國外這方面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要關注新實踐、新課題、新經驗,進行新創造、新思考、新概括,不斷汲取新的精神滋養,始終做到與時俱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有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增強自己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對現實生活的發言權,發揮對其他價值取向的統攝和引領作用。
再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國意識形態的主體,具有其他價值體系不可替代的主導性和影響力,是我們黨引領社會思潮的精神旗幟。社會思潮的差異性和多樣化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尊重差異絕不是放任自流、任其發展;包容多樣絕不是放棄主導。只有始終堅持用先進的思想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才能充分挖掘和鼓勵不同階層、群體中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思想精神,才能有效引導、帶動較低層次的價值觀念向較高層次轉化,才能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又在總體上保持不同利益群體和社會成員的協調與合作,使社會健康有序和諧地向前發展。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行為自覺,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需要我們動員一切力量,一以貫之,常抓不懈。
第一,廣泛開展宣傳普及,在“知”上下功夫。正確價值觀的確立,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離不開廣泛的宣傳和普及。要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大力弘揚先進的思想、健康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使有利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思想和行為成為時代最強音。要正確把握各階層民眾的思想動態和願望要求,從民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入手,在與民眾的交流互動中引起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感染民眾。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鮮明地體現在文化創作與文化活動的各個方面,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傳遞給人們,使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獲得啟迪。要努力建設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廣泛組織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使民眾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和提高素質。要進一步突出主題、細化內容,不斷提高針對性和操作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具體化和大眾化,更好地發揮對於實踐的指導作用。
第二,著力強化實踐推動,在“信”上下功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主要的是依靠社會主義的直接實踐和社會現實,人民民眾只有在踐行的過程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利益和幸福,才有助於在內心深處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並由“了知”發展為“信奉”,由衷地轉化為自己的自覺信念、價值追求和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之中。要通過建立完備的信仰機制、獎懲機制等,使尊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得到褒揚和鼓勵,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受到貶抑和懲戒。
第三,注重抓好融入貫穿,在“行”上下功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有融入滲透到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化為大眾的願望要求和自覺行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在“行”上下功夫:
一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融入到先進典型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中,使人們“學有榜樣”。通過培育、選樹、宣傳來自民眾身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各方面先進典型,引領人們根據身邊實實在在的模範的人和事去選擇、塑造自己的生活,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具體實在、可感可親、可信可行。
二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充分發揮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的示範作用,以共建實現共享,以共享促進共建,使人們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三是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業的規章制度中,進一步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推動思想道德建設日常化具體化,努力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