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社會主義陣營
社會主義陣營,是指二戰後,由蘇聯為首的,橫跨歐亞大陸的,由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陣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長期對峙,是...
- 社會主義陣線
社會主義陣線(社陣,SF)系一個馬來西亞政黨聯盟,是左翼政黨,由以華人勞工為主的馬來亞勞工黨(PBM)和人民黨於1957年組成,1966拆夥解散。在馬來亞獨立時社會主義陣線...
- 社會主義陣營和帝國主義陣營
社會主義陣營和帝國主義陣營是史達林1919年在《兩個陣營》一文中指出:“世界已經確定不移地分裂為兩個陣營: 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史達林全集》第4卷,...
- 埃及革命社會主義者
埃及革命社會主義者(阿拉伯語:الاشتراكيون الثوريون;英語:Revolutionary Socialist,RS)是埃及的一個托派...
- 社會進步黨
黎巴嫩穆斯林德魯茲教派政黨。1949年5月1日成立,創始人卡邁勒·瓊布拉特。1950年組建有其他黨派和人士參加的全國社會主義陣線(1953年改稱人民社會主義陣線)。1952年與...
- 蘇聯(《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系列遊戲中的陣營)
蘇聯是指由眾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組成的軍事同盟,他們的目標是打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改變世界格局。其中的‘社會主義陣營’不全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陣營...
- 雙邊主義
主要用來指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那時世界有兩大對立陣營,即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北約組織”,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華約組織 ”。這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對...
- 民主社會黨(印度政黨)
民主社會黨,印度政黨,1981年7月成立。由老社會黨人拉傑·納拉因領導的印度社會黨和N·H·巴胡古納領導的民主社會主義陣線合併而成。後來,拉傑·納拉因派退出加入...
- 新威權主義
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選舉的時候,人民行動黨差一點被反對黨社會主義陣線挑下了馬,據說兩者只差關鍵的一票,這讓李光耀驚出一身冷汗。後來政府就設法對選舉辦法進行了...
-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所採取的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1946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成為冷戰的序曲,1947年美國...
- 印度社會黨
7月與民主社會主義陣線合併為民主社會黨。印度社會黨人由於思想和政治上的分歧,基本上分為兩個派別:一派以人民社會黨為代表,執行同國大黨合作建國的方針;另一派以...
- 林清祥
林清祥於1961年9月成立社會主義陣線,出任秘書長,1963年2月2日被新加坡政府以從事顛覆活動的罪名,第三度被捕入獄。拘禁多年後,於1969年辭去所兼社陣秘書長職,宣布...
- 一邊倒
某種力量,從相互對立的雙方中間,完全倒向一方;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的“一邊倒”外交方針是指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鬥爭中,將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 兩極格局(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的局面)
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形成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格局。存在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1991年底...
- 踏碎自由
蘇俄科學家在民主德國帶來的部分盟軍科技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一些新武器,心靈突擊隊成為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新兵種,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同樣擁有了間諜。並且在借鑑聯邦德國坦克...
- 冷戰(美國與蘇聯為主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
- 世界政治格局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兩極格局主要表現為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對抗,其中雖然也含有美蘇爭霸的成分,但還不是主要的抗爭因素。從60年代後期開始,蘇聯逐步走...
- 戰後國際關係透視
二、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化 (一)社會主義陣營分化的背景 (二)社會主義陣營分化的表現 (三)社會主義陣營分化的後果與影響 第三章 蘇美爭霸及國際格局的多元化——60年代...
- 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的關係
《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的關係》是2006年6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奎松。本書著重講述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