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銀行信用

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是銀行和其他信用機構以存款、放款等業務形式所提供的貨幣形態的信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主義銀行信用
  • 特徵:集中性、計畫性、生產性
  • 作用:再分配、調節
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特徵,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作用,我國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原則,社會主義銀行信用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的區別,

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特徵

(一)集中性。社會主義銀行信用足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信用,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的經濟形式中占主導地位。在公有制範圍內,國家法令規定,全國實行統一的現金管理、結算管理和信貸管理,這就使社會主義銀行成了信貸中心,具有高度的集中性。
(二)計畫性。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是有計畫地集聚和再分配資金的重要渠道,具有計畫性。無論是銀行資金的來源還是運用,都要受到計畫的制約。國家銀行編制的綜合信貸計畫,作為動員和分配資金的計畫,是整個國民經濟計畫的一部分。
(三)生產性。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是為社會主義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具有生產性。因為社會主義銀行信貸資金主要來源於生產,也主要服務於生產。
(四)穩定性。社會主義銀行信用具有穩定性。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集中性、計畫性,決定了它的穩定性。儘管在經濟上出現困難的條件下,銀行信用也會出現暫時的困難和波動,但不會出現劇烈的動盪。

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作用

1,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是再分配
持這種觀點的同志認為,要認識銀行信用的分配作用,必須首先認識分配本身。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分配的基礎是生產條件,分配的對象是生產物。這樣,分配的範疇便是涵蓋一切涉及生產條件的分配。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是生產條件分配的媒介,體現物質運動進而體現著生產關係。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財政和銀行在分配資金中共同體現著生產關係,儘管二者之間存在著有償與無償的區別,但這種區別並不影響銀行的分配職能,因為銀行同樣通過資金為企業創造生產條件(喻瑞祥:《財政銀行關係中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金融研究淨1982年第6期)。實際上,銀行信用之所以具有再分配的功能,是因為它首先具有集中分散於社會各階層的資金而使其成為社會資金的基礎。一般說來,分配常與所有權的轉移聯繫在一起,並不是所有的分配都必定涉及所有權韻轉移玢配昕體現的核心問題是產品占有者與占有比例的關係,銀行信用活動正是因為改變了古有社會產品的比例,所以,即使這個過程沒有發生所有權的變化,仍然是再分配(王克華:論銀行信用與分配和流通的關係、《金融研究》1981年第6期)。
銀行信用雖然不改變所有權,但改變使用權與支付權,因而倌用活動具有再分配的作用,但這種再分配具有兩個特點,
其一,集中和提供資金的過程,是直接參與資金循環:周轉和再生產運動的反映,它構成了社會再生產中的分配環節,這種分配屬性是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特殊形式;
其二,信用活動屬於有償再分配,有別於財政的無償分配(鄧子基:《財政銀行必須密切協作合理分工》,《財貿經濟方1982年第6期)。另一部分同志則認為,銀行信用並不具有再分配屬性。理論上,一些分配論主張者強調馬克思“生產要素的分配”這句話,認為銀行信用就是這種生產要素的分配而非一般意義的分配,但必須指出,馬克思所闡明的分配包含在生產之中,由生產要素的分配決定生產勞動成果的分配,如果忽視這一前提而在生產之外討論分配,便曲解了馬克思的原意。而且很明顯,馬克思所說的生產要素的分配,主要是說明生產資料的所有關係和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地位。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下,以貨幣購買商品,其物質內容既有物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但購買行為總是以生產要素的分配為基礎的。眾所周知,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者是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的。
這樣,馬克思所說的分配,實質上是體現於生產資料的分析中,以其說明銀行信用的分配屬性,下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利息和信用是緊密相聯的,其分配屬性也顯而易見。但在分析分配性質時,信用和利息必須分別討論,因為二者不屬於同一經濟範疇。從體制上說,分配論在一定程度上比較適合於說明改革前的財政、銀行體制。在這種體制下,生產資料是由國家按計畫進行調撥和分配的,由於這種調撥和分配脫離開了市場交易,銀行發放貸款,在通過企業購買原材料,或設備、商品中,的確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分配屬性。但問題在於,傳統體制經過實踐證明不適應發展的要求,商品貨幣關係的存在和充分利用,則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如果在這種條件下過於強調銀行信用的分配性質,無疑會混淆財政和銀行之間的職能整異。正是這種混淆;銀行作為財政的當然的資金供應者,在困難時支持,赤字時透支,資金不足時填補,都是天經地義、名正言順的。
不僅財政的矛盾在信用支持的掩蓋下難以充分暴露,而且銀行倍用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張玉文:《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活動99經濟性質初探》,《金融研究》1985年第12期)。如果考慮所有權關係,則銀行信用的分配性質更難以令人倌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是全民所有制,直接接受國家的分配,這種分配具有鮮明的財政性質。或者說只有財政才能以所有者身份進行資金的分配。在集體和個體所有制中,同樣由財政主導分配。因此,銀行資金以財政分配為基礎,是代為保管的財政已經分配過的資金。如此看來,進入銀行的資金,其所有權分屬財政和企業,銀行如果對這種不具有所有權的資金進行分配,便超越了其自身的職責範圍,分配性質也就無從談起。實際上,銀行只能對其所籌集的資金進行調劑使用(白伊宏:《論社會主義的財政銀行關係》,《財政研究資料》,1982年第27期。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銀行信用的再分配職能是有條件的,它是通過銀行存款形式,把社會閒置資金集中起.採取貸款方式,用於超過企業流動資金定額的貸款,解決季節性、臨時性生產周轉的資金需要;用於發展集體經濟中生產費用和設備投資的不足部分,這種再分配屬於國家的計畫分配(金融研究動態編輯部編《論我國銀行的性質職能和作用》,1980年版,第138-139頁)。在國民收入的分配方面,財政起主要作用,銀行起輔助作用;而對於社會閒散資金的再分配,則是銀行起主要作用,財政起輔助作用(戎子和:《談談鞏固人民幣信用和財政與銀行關係問題》,《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1982年總第2期)。隨著企業自主權的擴大,企業自有資金必然增加,在國家財政沒有赤字的情況下,銀行可以利用這部分資金,有限制地參與企業資金的再分配(呂松:《也從財政和銀行分工問題談起,《財政研究資料》1982年第1期)。
2.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主要作用是調節
儘管財政和銀行作為籌集、運用資金的兩大部門,都以資金運動為活動形式,但二者所具有的性質與活動領域並不相同,從而發揮著互相協調和補充的作用。一方面,財政總是代表國家對國民收入的占有結構進行價值形式上的總分配。這種分配主要是針對積累與消貲形成有計畫的安排;而銀行則是以經濟組織的身份,與企業單位發生資金的借貸行為,銀行信貸與商品貨幣之間的聯繫只能屬於流通範疇,它是通過資金餘缺的調節,實現周轉加速,提高資金運用效率的。因此,除利息外,銀行信用不屬於分配範疇。另一方面,從資金性質上看,財政的無償性是與其分配職能緊密聯繫的;而銀行倌貸的有償性則與其調節職能相聯繫。也就是說財政直接參與社會資金的分配;銀行信貸則參與資金周轉。同時,財政在社會再生產中,分配國營企業的要素和成果,調節重大經濟比例,而銀行信貸收支是通過吸收和提供資金,為企業生產經營調劑餘缺,只有暫時和短期性,無論存貸,都不與資金所有權、占有權相關。因此,財政的分配職能和信貸的調節職能是非常明顯的(柴迅,《第五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紀要》,中國財政學會編:《第五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文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2年版,第293—294頁)。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指令性計畫逐步減少,經濟計畫彈性較大,財政聚集和分配資金的功能減弱,金融的功能卻逐漸強化,在這種條件下。金融這一槓桿如果運用得好,在對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比例關係上,是能夠起較大調節作用的(洪葭管:《金融與巨觀間接控制》,《中國金融》1986年第3期)。銀行固有的作用,屬於市場調節範圍,銀行作用影響所及,主要是中觀、微觀方面,而在巨觀方面,比如兩大部類之間、部門內部之間、地區之間的比例等,則是力下從心,鞭長莫及(朱德林:《試淪社會主義銀行的作用》,《金融研究》1983年第7期)。

我國社會主義銀行信用的原則

在存款業務方面:國家規定,對單位存款,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和機關團體等單位超過庫存限額的現金和一切通過銀行轉帳收入的款項,都須存入銀行,收入各該單位的存款帳戶,支用存款在規定限額以上或特定用途以外,都需通過銀行以轉帳方式劃撥支付。對個人儲蓄存款,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儲蓄所有權,並制定了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儲蓄原則。在貸款業務上:銀行貸款要堅持信貸資金和財政資金分口管理,分別使用的原則,銀行貸款只能用於生產、流通和建設,不能把銀行貸款挪用於財政性支出,銀行貸款要堅持按計畫發放,有物資保證和按期歸還的原則,在發放貸款時,對申請貸款企業還實行區別對待,擇優扶植及以銷定貸的原則。同時,對固定資產貸款要嚴格按計畫控制,流動資金貸款實行多存多貸,少存少貸的原則。

社會主義銀行信用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的區別

1.存在的經濟基礎不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為其存在前提;而社會主義銀行信用則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商品經濟為其存在的前提。
2.反映的生產關係不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反映貨幣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瓜分剩餘價值、剝削無產階級的關係;社會主義銀行信用則反映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團結互助、互相支持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
3.運動的軌道不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分散於各個資本主義金融機構,是按借貸資本市場的供求狀況盲目運動的;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是高度集中的,通過制定綜合信貸計畫,使存款、放款活動有計畫地層開,成為整個國民經濟計畫活動的組成部分
4.運動的方向不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所集聚起來的借貸資本,被大量投向國家債券,用以彌補財政赤字等非生產性支出;社會主義銀行信用所組織的信貸資金主要投向生產和流通領域,用於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5.產生的社會效果不同。資本主義銀行信用的發展,加深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成為貨幣信用制度危機的誘因和伴侶;社會主義銀行信用可以按照有計畫發展規律穩定地發展,一般不會發生信用危機,更不會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的破壞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