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亦稱“中國共產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從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開始,在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逐步形成:“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由新時期的總任務、總路線發展而來。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基本介紹

主要內容,形成過程,新時期理論發展,

主要內容

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出概括: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簡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主要內涵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箇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兩個基本點”:一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是立國之本;一是堅持改革開放,這是強國之路。要從根本上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開放包括對內對外的全面開放。要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來資金、資源和技術,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改革開放應當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在實踐中開創新路。

形成過程

這條基本路線,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工作中心轉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1979年3月,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85年8月,鄧小平開始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連在一起。1987年1月底,中共中央指出在一個中心之下的這兩個基本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諦”。1987年6、7月,鄧小平對“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作了闡述:“我們的根本政治路線是把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要搞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第一次對這條基本路線作出明確概括,標誌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完全形成。鄧小平在1992年初視察南方時指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這條基本路線正式載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新時期理論發展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