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巴節

社巴節

社巴節”又名“調年會” “舍巴節”。“社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一個綜合性節日,其中有反映土家族男女愛情婚姻習俗的內容。

“社巴節”一般在每年正月舉行,有的地方也不在正月舉行,而是三月或五月舉行。如湘西古文田家祠一帶土家族人卻是在三月舉行。

舍巴節”是湘西州土家族最隆重的傳統祭祀節日,有著嚴格的祭祀儀式、獨特的祭祀方式和豐富的表達內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擺手舞、梯瑪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數十種形式,被列為國家、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舍巴節”既是土家族的隆重節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薈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土家族主要居住區,這裡,最早提出土家族是單一民族,最早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土家族的策源地、發源地。自從抗日戰爭之後失傳的社巴節祭祀儀式,由目前健在的年已八十多歲高齡的,古丈縣斷壟鄉報吾列村被提名為“土家族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田祖福老人於1990年提倡並發起恢復,每年由當地百姓自發舉辦一次。

2012年4月23日,在湖南湘西芙蓉鎮景區舉辦了隆重的“中國(湘西)土家族舍巴節”,其聲勢浩大的原生態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厚重的土家文化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巴節
  • 別稱:“調年會” “舍巴節
  • 民族:土家族
  • 時間:每年正月
歷史淵源,歷史文化意義,民間俗語,

歷史淵源

社巴節是湘西州土家族傳統祭祀節日,祭祀祖先、祭祀社神(即帶來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神,土家語稱“咱卡”,咱,土語意為社菩薩,卡,土語,意為過,倒裝語,咱卡即過社菩薩)。
田祖福老人主持祭祀儀式田祖福老人主持祭祀儀式
相傳800年前土家族祖先彭帕譜(祖先)、邀約李帕譜等七位不同姓氏土家結為兄弟出征抗倭,由於叛徒的出賣,兄弟們召慘殺,幾天后待鄉親們聞訊趕來收屍時,現場留下一片蛆蟲和散架屍骨。後來土家族人民為了祛除這些毒蟲,懲治邪惡,為祭祀這7位英烈而修建了社巴堂設下了這7位帕譜的神位,在每年的春耕前,在社巴頭人李光華的組織帶領下擺手隊、鑼鼓隊、掃把隊、祭祀隊等列隊入場,一路上跳的跳、擺的擺、掃的掃。最後由四人抬著一頭大肥豬到擺手堂前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向祖先進行一陣祈拜祈福後將抬來的豬解開雙腳,在頭人發話後,由六七個青少年蜂擁而上,用腳一陣亂踢將豬踢死,再由一屠手持刀開胸用手掏出血淋淋的豬心奉獻於神堂前,讓祖神享用。然後再割下豬頭示眾敬祖。這一祭祀活動充分顯示了土家族兒女敢為為英勇的列祖列宗,不怕流血犧牲報下血憤深仇,展示嚴懲叛徒內奸的下場。
掃把掃堂驅邪掃把掃堂驅邪
祭祀酬神完畢,炮聲齊發,鑼鼓齊鳴土號揚起,擺手舞,掃把物,毛咕斯齊舞,一偏歡騰。

歷史文化意義

社巴節,有嚴格的祭祀儀式,獨特的祭祀方式,豐富的表達內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擺手舞、梯瑪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數十種形式,被列為國家、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社巴節既是土家族的隆重節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薈萃。歷史上有清朝土家詩彭施鐸的經典傳世之作: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 “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可見節日盛況。
土家族社巴節表演的掃把舞土家族社巴節表演的掃把舞
也有預祝豐年的內容,還有男女青年對歌擇侶,濃情說愛的內容。土家族詩人彭勇行《竹枝詞》曰:“田家洞畔社場開,姊妹雙赴會來,一尺雲鞋滿口,也裝蓮步入歌台。”這便是最好的寫照,彭勇行的《竹枝詞》中生動的描繪了土家姑娘穿著繡花鞋姊妹互相邀約,三三兩兩趕赴社場,步入賽歌台的動人情景。在“社巴節”期間,男女青年通過賽歌、跳擺手舞等活動進行交往,談情說愛,各自尋求自己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
“社巴節”為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在節日裡,姑娘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小伙子背起鳥槍大刀,老人們帶著孩子,背著水酒、獵物,紛紛擁向擺手堂,這時奏起深沉的鼓樂,燃起篝火,吹起冬冬喹,熱熱鬧鬧,翩翩起舞。“社巴節”即是土家人男女老少的全民節日,又是青年戀愛的良好機會,他們對歌,跳舞,成雙成對,各擇伴侶,巧配佳偶。

民間俗語

湘西民間俗語中,把旅遊說成“走玩”,當你悠遊在湘西山水的逍遙愜意中時,便不覺體驗出了“走玩”隨遇而安的精髓。世人了解湘西,遐想湘西,著迷湘西,但真實中的湘西,卻是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就位於湘、鄂、川、黔邊境,一片被大山包圍的交錯阡陌的三角地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