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監,官名,明朝掌管開礦徵稅的宦官。...... 明神宗派遣礦監、稅監四出搜刮民財,成為萬曆年間一大弊政。明神宗派出去的礦監、稅監都是身邊親信太監。這些太監...
官名。又稱“礦監稅使”。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始置。均以宦官充任,往各地開礦征商。權力極大,可專摺奏事,節制地方官吏。其於各處橫征暴殮,先後激起多起...
為了積聚儘可能多的錢財,萬曆皇帝到處搜括,並借用宦官“開發”了許多賺錢的門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礦監稅使。當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許多地區的經濟都...
明後期,由於內外用兵和大興土木,明朝財政危機日漸加劇。為擺脫財政危機,自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起,明神宗陸續派遣大批宦官,作為礦監稅使分赴各地搜刮錢財。...
反礦稅監鬥爭,從萬曆二十四年(1596)起,明神宗即派出許多宦官充當礦監、稅監,在全國各大城市以征商開礦為名,大肆掠取民間金銀。他們往往以開礦為名,強占土地,...
礦稅之弊指的是明朝時期由於靠礦監和稅使徵收礦稅,導致的一些列民間反抗的事件。...... 礦稅之弊指的是明朝時期由於靠礦監和稅使徵收礦稅,導致的一些列民間反...
礦稅是明朝舊有的一個稅種,指專門對一些種類的有色金屬徵收的特別稅,自明初起即存在。但我們現在一般意義上講的礦稅則是明朝萬曆年間開礦、榷稅二者的合稱,應當...
黃汝良上疏請罷撤稅監礦監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黃汝良上疏請罷撤稅監、礦監,嚴懲不法監吏。時朝廷為彌補國庫匱缺,向全國各地派遣稅監、礦監,榷征礦稅...
指採礦和徵稅。 明 萬曆 中設礦監、稅監,多任宦官,所至肆虐,吸髓飲血,民不聊生。為明 代後期弊政之一。《明史·李戴傳》:“瘡痍未起,而采榷之害又生。...
礦監之禍萬曆二十四年(1596)七月初二日,錦衣衛百戶陸松、鴻臚寺隨堂官許龍、順天府教授馮時行、經歷趙鳳華等人,各言開礦助大工;詹事府錄事曾長慶請山西夏縣開礦...
蘇州機工起義是明神宗年間爆發的一場以蘇州機工葛賢為首的反稅監、礦監的鬥爭,明神宗為平民憤,被迫撤回了全部稅監、礦監。...
同年,吏部侍郎馮琦上奏說:這些礦監、稅使不但使貧者斷絕生計,富人也蒙受其害,這樣下去,勢必激起大亂。李三才反對礦監、稅使的言行,在當時影響最大。他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