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資源量是指所有查明與潛在的礦產資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經濟意義仍不確定的或屬次邊際經濟的原地礦產資源量 ,分為內蘊經濟資源量、次邊際經濟資源量及預測資源量
固體礦產分類
固體礦產資什麼是礦產資源儲量
由於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是定量評價礦產資源的基本準則,它既是礦產資源/儲量估算、資源預測和國家資源統計、交易與管理的統一標準,又是國家制定經濟和資源政策及建設計畫、設計、生產的依據,因此各國都對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給予了高度重視。
雖然各國都是基於地質可靠性和經濟可能性對資源與儲量進行定義和區分,但具體分類標準各不相同。我國於1999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標準(GB/T177766-1999)是我國固體礦產第一個可與國際接軌的真正統一的分類。
1)分類依據
(1)根據地質可靠程度將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為探明的、控制的、推斷的和預測的,分別對應於勘探、詳查、普查和預查四個勘探階段。
① 探明的:礦床的地質特徵、賦存規律(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採技術條件)、礦體連續性依照勘探精度要求已經確定,可信度高;
② 控制的:礦床的地質特徵、賦存規律(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採技術條件)、礦體連續性依照詳探精度要求已基本確定,可信度較高;
③ 推斷的:對普查區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了礦產的地質特徵以及礦體(點)的展布特徵、品位、質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質可靠程度較高的基礎儲量或資源量外推部分,礦體(點)的連續性是推斷的,可信度低。
④ 預測的:對具有礦化潛力較大地區經過預查得出的結果,可信度最低。
(2)根據可行性評價分為概略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個階段。
(3)根據經濟意義將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為經濟的(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的生產指標計算的)、邊際經濟的(接近盈虧邊界)、次邊際經濟的(當前是不經濟的,但隨技術進步、礦產品價格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可變為經濟的)、內蘊經濟的(無法區分是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還是次邊際經濟的)、經濟意義未定的(僅指預查後預測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
2)分類及編碼
依據礦產勘查階段和可行性評價及其結果、地質可靠程度和經濟意義,並參考美國等西方國家及聯合國分類標準,中國將礦產資源分為3大類(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16種類型。
儲量是指基礎儲量中的經濟可采部分,用扣除了設計、採礦損失的實際開採數量表述;
儲量基礎是查明礦產資源的一部分,是經詳查、勘探所控制的、探明的並通過可行性研究、預可行性研究認為屬於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部分,用未扣除設計、採礦損失的數量表達;
資源量是指查明礦產資源的一部分和潛在礦產資源。包括經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證實為次邊際經濟的礦產資源、經過勘查而未進行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的內蘊經濟的礦產資源以及經過預查後預測的礦產資源。
資源/儲量16種類型、編碼及其含義列入表1-1。
表1-1 中國固體礦產資源分類與編碼表
大類
| 類 型
| 編碼
| 含 義
|
儲量
| 可采儲量
| 111
| 探明的經可行性研究的經濟的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
|
預可采儲量
| 121
| 探明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經濟的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
|
預可采儲量
| 122
| 控制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經濟的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
|
基礎儲量
| 探明的(可研)經濟基礎儲量
| 111b
| 探明的經可行性研究的經濟的基礎儲量
|
探明的(預可研)經濟基礎儲量
| 121b
| 探明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經濟的基礎儲量
|
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
| 122b
| 控制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經濟的基礎儲量
|
探明的(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
| 2M11
| 探明的經可行性研究的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
|
探明的(預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
| 2M21
| 探明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
|
控制的邊際經濟基礎儲量
| 2M22
| 控制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
|
資源量
| 探明的(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
| 2S11
| 探明的經可行性研究的次邊際經濟的資源量
|
探明的(預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
| 2S21
| 探明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次邊際經濟的資源量
|
控制的次邊際經濟資源量
| 2S22
| 控制的經預可行性研究的次邊際經濟的資源量
|
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量
| 331
| 探明的經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
|
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
| 332
| 控制的經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
|
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
| 333
| 推斷的經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
|
預測資源量
| 334?
| 潛在礦產資源
|
註:表中編碼,第1位表示經濟意義,即1=經濟的,2M=邊際經濟的,2S=次邊際經濟的,3=內蘊經濟的;第2位表示可行性評價階段,即1=可行性研究,2=預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表示地質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斷的,4=預測的。其它符號:?=經濟意義未定的,b=未扣除設計、採礦損失的可采儲量。
源儲量分類根據礦產勘查所獲得的不同地質可靠程度和經相應的可行性評價所獲不同的經濟意義。把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可分為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三大類和十六種小類,分別用二維形式(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框架圖)和矩陣形式(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表) 表示。
其中資源量:是指查明礦產資源的一部分和潛在礦產資源。包括經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證實為次邊際經濟的礦產資源以及經過勘查而末進行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的內蘊經濟的礦產資源;以及經過預查後預測的礦產資源。
引資源量
有7種類型
可研次邊際量
探明的 ( 可研 ) 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11)
2S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採是不經濟的,必須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後,才能變成經濟的,計算的資源量和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高。
預可研量
探明的 ( 預可研 ) 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1)
2S2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己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採是不經濟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後,才能變成經濟的。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控制次邊際量
控制的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2)
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詳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控制的,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採是不經濟的,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後,才能變成經濟的。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探明內蘊量
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1)
33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僅作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於經濟的 次邊際經濟的範圍內,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可信度低。
控制內蘊量
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
33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詳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控制的,可行性評價僅做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於經濟的次邊際經濟的範圍內,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可信度低。
推斷內蘊量
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
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達到普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推斷的,資源量只根據有限的數據計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評價僅做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於經濟的次邊際經濟的範圍內,可行性評價可信度低。
預測量
預測的資源量(334)
334依據區域地質研究成果、航空、遙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異常或極少量工程資料,確定具有礦化潛力的地區,並和己知礦床類比而估計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有無經濟意義尚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