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四元”模型

《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四元”模型》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舒思齊、裴榮富、張洪濤、向君峰、朱曉華、吳春平、莫燕、鄭文寶、孫張濤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四元”模型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舒思齊、裴榮富、張洪濤、向君峰、朱曉華、吳春平、莫燕、鄭文寶、孫張濤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90126
成果名稱
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四元”模型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舒思齊、裴榮富、張洪濤、向君峰、朱曉華、吳春平、莫燕、鄭文寶、孫張濤
研究起始日期
2013-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5-12-01
主題詞
可持續勘查開發;綠色礦業;生態環境;勘查開發技術;經濟評價;“三率”;“三廢”

成果摘要

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公認的難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向。該成果基於地質、環境、技術和經濟提出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四元”模型。該模型指出,只有在地質背景顯示有礦、勘查開發技術可行、能實現礦床經濟效益最大化,且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才可持續的。
1. 運用裴榮富院士提出的“景、場、相、床”等級體製成礦理論,研究成礦地質條件。即,成礦構造背“景”、成礦構造聚斂“場”、金屬成礦“相”和礦“床”4個成礦等級。並指出4個成礦等級耦合成大礦,不耦合不成礦。2. 從礦區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生態脆弱性、地質災害易發性5個方面(即“土”、“水”、“氣”、“生”、“災”)研究礦區的環境保護問題。3. 對固體礦產資源勘查、開採和選冶過程中的重要技術指標進行研究,並選擇綜合勘查技術、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為技術合理性評價元素。4. 選擇如下指標評價對礦山經濟進行評價:一是擬建礦山單位礦產品售價和成本比值;二是擬建礦山路、水和電;三擬建礦山再發現礦產資源儲量潛力;四是政治經濟條件。5. 基於專家系統和神經網路等知識,建立礦業可持續勘查開發智慧型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