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生態系統康復與生態文明建設

礦區生態系統康復與生態文明建設

《礦區生態系統康復與生態文明建設》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成元、馬守臣、聶小軍、陳志超、王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礦區生態系統康復與生態文明建設
  • 作者:郝成元、馬守臣、聶小軍、陳志超、王銳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54137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礦產資源開發引起了大氣、水、土壤等主要環境因子污染及生態破壞,它們不僅占用、破壞大量土地資源,而且帶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甚至生態系統失衡等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尤其是那些被污染、破壞的土地必將影響和損害礦區周圍土壤、水文、植被,使得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生態受損,甚至影響人體健康乃至生命喪失。《礦區生態系統康復與生態文明建設》由三篇組成,它們自成體系而又相互聯繫,並與自然生態系統相區分。第1篇為礦區生態系統基礎研究,主要涵蓋礦區生態系統的特徵、結構、功能以及演替模式、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淨初級生產量、健康評價和礦區生態承載力;第二篇為礦區生態系統康復研究,在系統辨識礦區生態與環境問題及其形成機理的基礎上,最佳化集成了潞安礦區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技術、矸石山景觀重塑技術、土地生態整治技術與實踐、礦區水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技術、大氣污染特徵及防治技術;第三篇為礦區生態文明建設,自主構建了以生產、生活、文化為主體的礦區生態文明體系,並對礦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體系構建、保障措施與預期效果進行了闡述。
《礦區生態系統康復與生態文明建設》可作為地理學、資源學、環境學和生態學等專業的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礦區生態系統基礎研究
第一章 礦區生態系統特性
第一節 礦區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潞安礦區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第二章 礦區生態系統演替
第一節 礦區生態系統的演替模式及研究方法
第二節 潞安礦區生態系統演替研究
第三章 礦區生態系統的物流、能流、信息流
第一節 煤化學組成及其主要衍生物
第二節 礦區物質循環
第三節 礦區能量流動
第四節 礦區信息傳遞
第四章 礦區生態系統淨初級生產量
第一節 遙感在植被NPP研究中的套用
第二節 NPP遙感估算模型的構建
第三節 潞安礦區NPP模擬數據準備
第四節 潞安礦區NPP模擬結果及分析
第五章 礦區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第一節 礦區生態系統健康影響因子分析
第二節 潞安礦區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第三節 潞安礦區生態系統健康發展模式
第六章 礦區生態承載力
第一節 生態承載力概述
第二節 潞安礦區生態承載力研究
本篇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篇 礦區生態系統康復研究
第七章 煤矸石資源化及煤矸石山景觀重塑技術
第一節 煤矸石分類及資源化利用途徑
第二節 煤矸石自燃及其防治技術
第三節 煤矸石廢棄地生態重建技術
第四節 煤矸石山邊坡治理技術
第五節 潞安礦區煤矸石山植被重建實踐
第八章 礦區土地生態整治技術與實踐
第一節 土地生態整治技術
第二節 潞安礦區土地生態綜合整治實踐
第九章 礦區水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技術
第一節 採礦活動對地表水資源的影響及其保護技術
第二節 礦區地下水資源特徵及生態保護技術
第三節 礦區污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模式
第四節 礦井水灌溉的生態效應
第五節 潞安礦區礦井水資源化綜合利用效益
第十章 潞安礦區大氣污染特徵及防治
第一節 潞安礦區大氣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潞安礦區大氣質量評價
第三節 潞安礦區大氣污染物擴散特徵
第四節 潞安礦區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本篇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篇 礦區生態文明建設
第十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二節 環境倫理觀
第三節 生態文明理念
第十二章 體系構建
第一節 生產領域
第二節 生活領域
第三節 文化領域
第十三章 生產生態化建設
第一節 生態產業鏈構建
第二節 生態工業園區建設
第十四章 生活生態化建設
第一節 生態社區建設
第二節 礦山公園建設
第十五章 文化生態化建設
第一節 礦區生態文化剖析
第二節 體系構建及運行保障
第十六章 保障措施與預期效果
第一節 保障措施
第二節 預期效果
本篇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