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村(福建省福安市下轄村)

磻溪村(福建省福安市下轄村)

磻溪村位於福建省福安市 ,境內大宅院特別多,保留得也特別完好。村街北側有一座民宅,我們只在高牆外面一駐足,就立刻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古意從裡頭飄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磻溪村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安市
  • 風景:遠山、古宅、近水、坐石
  • 歷史:乾隆三十四年,《修三賢祠記》
地圖信息,
磻溪村位於福建省福安市,這是一個風光秀美的村子。村口的“風水樹”就挺有意思。別處的“風水樹”不是樟就是榕,高大,挺拔,可這兒的“風水樹”卻竟然是臨溪的一絲被稱為“鰻藤”的藤本!藤蔓粗壯,節節生根,上下攀緣,左右勾連,結成“鞦韆”幾個,連成綠陰一片,生出一方幽雅,遮出幾分浪漫——多美的古藤呀!
離古藤不遠,有幾塊巨大的石頭也很有造型。其中有一塊微帶一點紅色,像一根長長的舌頭,一直伸向溪中,人們稱之為“龍舌岩”。站在這裡觀景,雖然看不到磻溪溪村的全貌,但是,遠山、古宅、近水、坐石在這裡實現了最佳的組合——多么美麗的一幅風景畫!
村西頭的路邊,崖壁上有幾塊很有風度的巨石。其中有一塊被稱為“金鏡”的,雖然被芊芊草木蓋住了“芳容”,但人們仍不難看出它的平整。老鄉說,月白風清的夜晚,從對岸看過來,就可以觀賞到“金鏡照月”的景致。
這裡小溪潺潺,綠意無盡。有一溜磴步淌過淺淺的水面,連線兩岸,通往遙遠的地方。磴步作為古老的交通設施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無意間它竟在這裡出現,給了外鄉人多少驚喜。你看,我們這兩位年青的朋友早就喜不自禁地跑到磴步上雀躍,撩下我們,去親近這裡的古雅、清涼和綠意了。
這還是一個古韻飄逸的村落。
雖然經歷了百餘年的滄桑,高大的門樓依然光彩照人,華麗無比。你看,那樓脊,兩頭尖尖,高高翹起,直指蒼穹;樓檐下方是皇帝敕封的匾額,寫著“節孝”二字,上面飾有“雙龍戲珠”的泥雕,象徵著所謂的“皇恩浩蕩”,也表達了對封建皇權的敬畏;匾額兩旁,依次是泥塑人物、“馬頭”裝飾和“蛤蟆吐水”的雕塑,左右對稱。門樓兩邊,是青磚砌就的筆直的高牆,高牆上“馬頭”層疊,一浪高過一浪,顯示著等級與尊嚴。
廳堂上方高懸著兩面匾額,上面分別雕飾著“淑德流芳”和“有梁孟風”四個大字,華美、高貴,和門樓的“節孝”二字一樣,顯然都是為了表彰這座大宅門裡的女主人的。兩邊楹柱上掛著黑漆鎦金的聯板,最外面的一副是“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都充滿儒家的理念。回身再看門樓,樓脊的內側是一個泥雕藝術的長廊,表現的是“九世同居”的故事,工藝極為精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大門照壁赫然一個行草的大“壽”字,邊牆上還有一個大“福”字,都有一米見方,字型肥厚雍和,好像在向我們誇耀當年關在這大宅門裡的無盡榮華與富貴。
這座建於清末光緒年間的大宅院,占地四畝。不但規模恢弘富麗,而且結構合理,設計獨特,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這裡明溝暗道,布置合理;雨水用水,排放通暢。為了防火,除了四周用高高的風火牆嚴嚴圍住之外,還在大門邊打了一口水井。最讓人稱奇的是這裡正房的板壁都是夾層的,外觀與別處無異,其實夾層中間是磚砌的,冬暖夏涼,還可以防火,可謂獨具匠心。
大宅院的門窗是木雕藝術的大展台,至今仍有不少作品保留完好。木雕作品除了花鳥圖案還有許多人物,造形多采自“戲文”故事和民間傳說。你看,這是“三顧茅廬”,這是“劉備招親”,這是“木蘭從軍”……構思巧妙,精雕細刻,有許多地方還採用高難度的“鏤空”工藝。耐過了一個多世紀的陰雨和風暴,烈日和狂風,這些人工的製品還能保持這樣的精美,實在令人感嘆。
磻溪村還有許多富有特色的高牆大院,許多人家還珍藏著難得的文物古董,有成套的舊式家具,有精美富麗的壽屏,有高掛在房樑上面的鎦金匾額……所有這一切都在默默地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難得的民居博物館,這是一個古風濃郁的村鎮。
磻溪村有著濃厚的文化積澱。
村西北有一座興慶寺,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現有建築雖是清代重修,但寺前的6根碩大的石柱卻是宋代的遺物,它準確無誤地向人們昭示著寺廟的久遠和昔日的繁盛。
福安磻溪王氏乃開閩王氏後裔,開閩始祖王文光(王彥復)。熙寧元年王察居赤岸。十傳雲質,雲彬公兄弟遷創杜家洋。明末清初分始祖孟五公往寶陽而居,又轉遷到二十三都磻溪。
清嘉慶十三年創立祖祠,前後兩座,公元2001年始翻建前座,2008年新建宗祠三座。前座大門中央懸掛舊牌匾,曰“開閩第一宗”。
王氏舊譜來遠矣,始撰於王福公,繼修於大一公,備記首末詳明可考
從清初至今,九修宗譜,大清康熙六十年福州三山陳質中,乾隆三十四年,邑庠靜園氏撰寫《修三賢祠記》的謝翱第十四世孫,謝憲先生撰序,補造幾近完善。
劉氏是磻溪的主姓,約有八百餘丁,占全村人口的70%。村裡有一座劉氏宗祠,頗有一些規模。這裡還珍藏著一組黑漆鎦金的表現“二十四孝”故事的畫聯,很有些文物價值。根據《劉氏宗譜》的記載,中山劉氏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遷入磻溪,磻溪王氏第二世祖日初公之長女冬使適磻溪劉氏始祖劉公,至今已近三百年。
《劉氏宗譜》的卷首畫著當時磻溪村的山川形勝。從圖上可以看出當時這裡十分秀美,小溪、官路、村莊、後山,四者平行,與今天的格局基本一致。當我們尋到臨溪那條寧靜的古街的時候,心靈的深處頓時像流過一股清爽的山泉,驅走了疲倦,也驅走了暑熱。清一色的木板鋪面,一間連著一間,清一色的長廊木凳,一條接著一條;一米多寬的石砌的官路就是街面,一頭連著福安的穆陽、韓陽,一頭伸向寧德(蕉城)的赤溪、杉陽。這條古樸的舊街,今天已經不再行商輻輳,旅人如織,但是透過這古舊的板壁、寂寞的石徑,透過老人們佝僂的背影和小孩忘情的嬉鬧,我們仿佛讀懂了歷史的蒼涼。
磻溪還是“左聯”作家劉宗璜的故鄉。這座幽深的老屋就是他的故居,1915年劉宗璜就出生在這裡。磻溪的靈山秀水養育了這位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才子,15歲那一年他就走出閩東的大山,前往上海光華大學就讀。在上海,他與幫志同道合的文學青年一起參加進步文化活動;1933年劉宗璜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之後,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於革命文化事業之中,他擔任大夏大學“左聯”小組的負責人,編輯“左聯”刊物《文學新輯》,他還是著名作家周而復加入“左聯”的介紹人呢。
磻溪村田地不多。古時候磻溪人仗著地理之利,主要靠挑擔子,做買賣,做手藝創造了讓世人矚目的村鎮文化。老鄉說,這條古街原來足有一千多米長,上面有雜貨店、屠宰店、染布店、藥材店、魚貨店等等,共有一百多家商肆。今天,這些殘存在小溪邊的舊鋪面,這仍保留在舊民居里的大染缸,這不知留下多少腳印的光潔的街路石,這古道上風雨飄搖的長亭短亭,不都是令人感動的中世紀文明的紀念物么!今天,勤勞勇敢的磻溪人仍然在續寫著自己的歷史,仍然在繼續創造著富有特色的村鎮文化。你看,這正在過秤準備遠走高飛的一擔擔生薑,這跳動在女人的巧手下面的針針精美的刺繡,這別具風味的叫作“捻面”的小吃……不都是最好的註腳么!

地圖信息

地址:寧德市福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