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簡介,基本信息,物化性質,藥典標準,鑑別,檢查,含量測定,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適應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給藥說明,藥物相互作用,療效案例,關聯病症,專家點評,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磺苄西林
英文名稱:sulbenicillin
英文別名:Sulbenicillin,D-(-);Subenicillin;D-(-)-Sulbenicillin;(2S,5R,6R)-3,3-dimethyl-7-oxo-6-[(2-phenyl-2-sulfoacetyl)amin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SULBENICILLIN;
CAS號:41744-40-5
分子式:C16H18N2O7S2
分子量:414.45300
結構式:
精確質量:414.05600
PSA:174.76000
LogP:1.6568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白色結晶粉末
密度:1.64g/cm3
藥典標準
鑑別
(1)取該品約20mg,加水15ml溶解後,加鹽酸羥胺試液與氫氧化鈉試液各2ml,放置5分鐘後,加鹽酸溶液(9→100)3ml與
三氯化鐵試液1ml,隨即振搖,即顯赤褐色。(2)該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磺苄西林標準品的圖譜一致。(3)該品顯鈉鹽的火焰反應(附錄Ⅲ)。
檢查
酸度取該品,加水製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依法測定(附錄ⅥH),pH值應為4.5~7.0。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取該品5份,各0.6g,分別加水5ml,溶解後,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渾濁,與2號濁度標準液(附錄ⅨB)比較,均不得更濃;如顯色,與黃色4號標準比色液(附錄ⅨA第一法)比較,均不得更深。水分取該品,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ⅧM第一法A)測定,含水分不得過6.0%。異常毒性取該品,加氯化鈉注射液製成每1ml中含4萬單位的溶液,依法檢查(附錄ⅪC),按靜脈注射法給藥,應符合規定。細菌內毒素取該品,依法檢查(附錄ⅪE),每1000磺苄西林單位中含內毒素的量應小於0.05EU。
含量測定
酸度檢查:取該品,加水製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依法測定,pH值應為4.5-7.0。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取該品5份,分別加水製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渾濁,與2號濁度標準液比較,均不得更濃;如顯色,與黃色4號標準比色液比較,均不得更深。
水分:取該品,照水分測定法測定,含水分不得過6.0%。
異常毒性:取該品,加氯化鈉注射液製成每1ml中含4萬單位的溶液,依法檢查按靜脈注射法給藥,應符合規定。
熱原:取該品,加氯化鈉注射液製成每1ml中含10萬單位的溶液,依法檢查,劑量按家兔體重每1kg注射1ml,應符合規定。
藥理作用
磺苄西磺苄西林磺苄西林鈉為半合成的廣譜青黴素,屬磺基青黴素類。其抗菌作用機制與其他青黴素類藥相似,系通過與細菌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磺苄西林抗菌譜與羧苄西林相似,但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活性比羧苄西林稍強;對耐青黴素G的葡萄球菌屬、大腸桿菌產生的青黴素酶比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穩定。磺苄西林對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流感桿菌、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菌、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等革蘭陽性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
藥代動力學
磺苄西磺苄西林磺苄西林鈉口服不吸收,肌內注射或靜脈給藥後,吸收迅速。肌內注射1g,0.5h後血藥濃度達峰值,約為30μg/ml。藥物吸收後可廣泛分布於膽汁、腹膜液、痰液、肺、胸壁、子宮、臍帶、羊水中,其中在膽汁中藥物濃度較高,可達700μg/ml。磺苄西林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半衰期約為2.5~3.2h,腎功能不全時,半衰期延長。藥物主要經腎臟排泄,靜脈給藥後6h內尿中排泄率約為50%,尿中濃度約為400~500μg/ml。此外,部分藥物可經膽汁排泄。
適應症
磺苄西林臨床上主要用於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
菌、大腸桿菌等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呼吸系統感染,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肺炎、肺炎等。
2、腹腔感染,如腹膜炎、膽囊炎、膽管炎等。
3、泌尿系統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4、婦產科感染,如子宮附屬檔案炎、盆腔炎等。
5、淺表性化膿性疾病,如毛囊炎、蜂窩組織炎、扁桃體炎、術後創口感染、外傷性或燒傷性感染等。
6、敗血症。
7、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8、中耳炎、腮腺炎、副鼻竇炎等。
用法用量
靜脈注射:
1、一般感染:每克磺苄西林用20mL注射用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每日2-4g,分2-4次靜注。
2銅綠假單胞菌和變形桿菌引起的嚴重感染:每日4-8g,分2-4次靜注。
靜脈滴註:1一般感染:每日4-8g,每5g溶於5%葡萄糖或氯化鈉注射液100-500mL中,滴注1-2小時。
2、對銅綠假單胞菌敗血症每天可用到16~20g,靜脈滴注或分2~4次靜脈注射。
3、兒童:(1)肌內注射:每天40~80mg/kg,分2~4次給予;(2)靜脈給藥:每天40~80mg/kg,分2~4次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
注意事項
1、有青黴素類藥物過敏史或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使用該品前需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並進行青黴素皮膚試 驗,呈陽性反應者禁用。
2、對一種青黴素過敏者可能對其他青黴素類藥物、青黴胺過敏,有青黴素過敏性休克史者約5%-7%可能存在對頭孢菌素類藥物交叉過敏。
3、慎用:(1)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者;(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3)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
不良反應
主要為皮疹、變態反應、肌注部位疼痛、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及胃腸道反應等。可有輕度或暫時性粒細胞減少.少數病人可出現暫時性血清轉氨酶升高.腎功能不全者可引起出血紫癜,劑量過大時可致電解質失衡水鈉瀦留,其它參見青黴素G。
1、過敏反應磺苄西林鈉過敏反應常見。嚴重的過敏反
應-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的發生率為0.004-0.04%,其病死率可達10%。血清病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亦非少見,發生率為1-7%。其它過敏反應尚有溶血性貧血(Ⅱ型變態反應)、藥疹、接觸性皮炎、哮喘發作等。2、毒性反應磺苄西林鈉肌注區可發生周圍神經炎。靜脈大劑量注射可引起口周圍、面部和四肢皮膚發麻,嚴重時有肌顫、抽搐等神經毒性反應,此反應尤易見於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減退病人。
3、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磺苄西林鈉治療梅毒或其它感染時可有症狀加劇現象,稱赫氏反應。治療矛盾見於梅毒病人,系由於治療後梅毒病灶消炎過快,但組織修補過遲,或纖維組織收縮,妨礙器官功能所致。
4、血液學改變靜脈注射磺苄西林鈉偶可產生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減少。
5、肝功能改變少數患者使用該品後可出現肝酶升高,肝活檢顯示非特異性肝炎,停藥後症狀消失。
6、消化道反套用藥後可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瀉、食欲不振、上腹部灼熱感等胃腸道症狀。
7、二重感染磺苄西林鈉治療期間可出現革蘭陰性桿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過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8、其它磺苄西林鈉滴注濃度過大或過快,在注射部位可能引起疼痛、硬結等。
給藥說明
1、為了防止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使用磺苄西林前必須詳細詢問
過去病史,包括用藥史、是否有過對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藥物的過敏史,有無易為病人忽略的反應症狀,如胸悶、瘙癢、面部發麻、發熱等,以及有無個人或家族有變態反應性疾病等。2、磺苄西林注射前必須先做皮膚敏感試驗,皮試液濃度為每500u/mL,皮內注射0.1mL,陽性反應者禁用。青黴素皮試對預測該品過敏性休克起著重要作用,但皮試陰性者不能排除出現反應的可能。
3、有青黴素過敏史者一般不宜進行皮試,而改用其它藥物。如無適當選用藥物,必須套用本藥時,則須慎重為病人脫敏。
4、過敏反應一旦發生,必須就地搶救,立即給病人肌注0.1%腎上腺素0.5-1mL,必要時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 鈉注射液稀釋後作靜脈注射,臨床表現無改善者,半小時後重複一次。心跳停止者,腎上腺素可作心內注射。同時靜脈滴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並補充血容量;血壓持久不升者給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抗組織胺藥可考慮採用,以減輕蕁麻疹。有呼吸困難者予以氧氣吸入或人工呼吸,喉頭水腫明顯者,應及時作氣管切開。青黴素酶套用意義不大,因此酶雖可破壞青黴素,但對已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無作用,而且其本身也可產生過敏反應。
5、磺苄西林與重金屬,特別是銅、鋅和汞屬配伍禁忌,因後者可破壞青黴素的氧化噻唑環。
6、磺苄西林與慶大黴素、土黴素、四環素、新生黴素、多粘菌素B、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苯巴比妥、戊巴比妥、水解蛋白、維生素B族、維生素C、琥珀膽鹼等藥屬配伍禁忌,勿置同一容器中。
藥物相互作用
肌內注射該品1g後半小時達血藥峰濃度(Cmax)
,為30mg/L。靜脈推注該品2g後15分鐘血藥濃度為240mg/L。於1小時內和2小時內靜脈滴注該品5g,滴注結束即刻血藥濃度均大於200mg/L。24小時尿中藥物排出量為給藥量的80%。該品血清蛋白結合率約為50%。該品在膽汁中濃度可為血濃度的3倍。1、與氨基糖甙類聯合套用時,應分別給予,勿置同一容器中,以免互相影響效價。
2、慶大黴素與磺苄西林聯合後可互相增強對腸球菌的作用。但該品與其它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一樣,與氨基糖苷類混合後,兩者的抗菌活性明顯減弱。
3、丙磺舒可阻滯磺苄西林的排泄,從而升高該品的血藥濃度。
療效案例
一、資料
1、一般資料90例均為住院及門診患者,未合用其他抗菌藥。患者隨機分成磺苄西林鈉組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齡33±13歲;呋苄西林鈉組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齡32±11歲。
2、治療方法磺苄西林鈉組用磺苄西林鈉2g+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每天2次;呋苄西林鈉組用呋苄西林鈉2g+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每天2次。療程均為7~14天,2種藥均應先做青黴素G皮內敏感實驗,陽性反應者禁用。
3、觀察項目觀察記錄每例的症狀,體徵變化及各種不良
反應發生時間、表現、處理及轉歸。用藥前後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及血糖。4、細菌學評價標準(1)清除:治療後所取標本中原有致病細菌消失;(2)部分清除:原有2種以上致病菌中有1種已被清除;(3)未清除:治療結束後原有致病菌仍存在;(4)替換:在治療期間或治療結束後分離到1種新的致病菌,無症狀,勿需治療;(5)再感染:治療結束後分離到一種新致病菌,出現感染症狀,需治療。
5、療效判定按衛生部1988年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痊癒、顯效、進步、無效4級評定。痊癒:症狀、體徵、實驗室及病原學完全恢復正常;進步,用藥後情況有所好轉但不夠明顯;無效:用藥後72h病情無明顯好轉。前兩者為有效,據此計算有效率。
6、統計學處理採用t檢驗及X2檢驗。
二、結果
1、臨床療效磺苄西林鈉組痊癒率為80%,有效率為93%;呋苄西林鈉組痊癒率為76%,有效率為91%。兩組療效經X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2、細菌學療效本實驗共獲細菌73株,磺苄西林鈉組細菌陽性率為78%(34/45),細菌清除率為80%(28/35);呋苄西林鈉組細菌陽性率為84%(38/45),細菌清除率為79%(30/38)。兩組細菌清除情況經X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
3、不良反應兩組各有1例發生噁心等胃腸道反應,磺苄西林鈉組有1例發生皮疹,呋苄西林鈉組有2例發生皮疹。磺苄西林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呋苄西林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經X2方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
關聯病症
銅綠假單胞菌、某些變形稈菌、屬敏感革蘭氏陰性菌、肺炎尿路感染、複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敗血症。
專家點評
磺苄西林抗菌作用與羧苄西林相似,但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活性比羧苄西林強。主要用於治療銅綠假單胞菌等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