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質烙印(俗稱螢幕灼傷、燒印、燒屏、殘影、圖像殘留、重影等)是一種出現在陰極射線管顯示屏上的、永久性的區域損傷。其表現為一些原先視頻在顯示屏上留下長久不褪的殘影。磷質烙印是由長時間顯示靜止的文字或圖像而導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磷質烙印
- 外文名:Screen burn-in
- 領域:光學
簡介,陰極射線管,歷史,顯像管的種類,等離子顯示器,參見,
簡介
磷質烙印(俗稱螢幕灼傷、燒印、燒屏、殘影、圖像殘留、重影等)是一種出現在陰極射線管顯示屏上的、永久性的區域損傷。其表現為一些原先視頻在顯示屏上留下長久不褪的殘影。磷質烙印是由長時間顯示靜止的文字或圖像而導致。
現代LCD、LED和等離子顯示屏也有可能出現烙印現象,故此計算機、新款的電視機也設有定時關機的保護功能。現在的顯像管顯示屏比起以前較不受到磷質烙印的影響,這要歸功於對磷光薄膜的改良和如今計算機圖像的低對比度,而早期的圖像大多為黑白的。液晶顯示器不會有磷質烙印的問題因為視頻不是直接靠磷光體產生的(但有可能產生暫時的烙印現象)。
陰極射線管
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縮寫:CRT,又稱“顯像管”、布勞恩管)是一種用於顯示系統的物理儀器,曾廣泛套用於示波器、電視機和顯示器上。它是利用陰極電子槍發射電子,在陽極高壓的作用下,射向螢光屏,使螢光粉發光,同時電子束在偏轉磁場的作用下,作上下左右的移動來達到掃描的目的。早期的陰極射線管僅能顯示光線的強弱,展現黑白畫面。而彩色陰極射線管具有紅色、綠色和藍色三支電子槍,三支電子槍同時發射電子打在螢幕玻璃上磷化物上來顯示顏色。
由於它笨重、耗電且較占空間,不適合用於便攜設備,而且使用材料多,已很難壓低生產成本,2000年代起幾乎被輕巧、省電且省空間的液晶顯示器取代。陰極射線管的市場剩下極重視色彩表現、需要極高反應速度及低溫環境下等特殊用途。
歷史
最早的陰極射線管是由英國人威廉·克魯克斯首創,可以發出射線,這種陰極射線管被稱為克魯克斯管。
德國人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在陰極射線管上塗布螢光物質,此種陰極射線顯像管被稱為布勞恩管,在德國、日本等地,仍廣泛使用布勞恩管這一稱呼。
顯像管的種類
- 磁場偏向型:以磁場令電子束產生偏向,產生磁場的偏向線圈附加在陰極射線管頸部外側。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使用此種方式的顯像管。
- 電場偏向型:以電場令電子束產生偏向,產生電場的偏向極板內建在陰極射線管內部。示波器使用此種方式的顯像管,以利應付不同的掃描頻率,但此方式需要較長的管身,主要用於電子儀器。
- 威廉士管:具有記憶保持功能的特殊陰極射線管。
等離子顯示器
等離子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又稱為電漿顯示屏,是一種平面顯示螢幕,光線由兩塊玻璃之間的離子,射向磷質而發出。與液晶顯示器不同,放出的氣體並無水銀成分,而是使用鈍氣氖及氙混合而成,這種氣體是無害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