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漢字)

磬(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磬(拼音:qìng)是現代漢語通用字。“磬”本意是一種打擊樂器,用石或玉製成,形狀像曲尺。單個使用的叫特磬,成組使用的叫編磬;後來又指寺院中和尚念經時所敲打的銅鑄的法器。因為磬的形狀是彎曲的,所以“磬”又比喻人彎腰,表示十分恭敬,如:磬折;又因縊死者似磬懸掛,“磬”也可指縊殺,用作動詞;又通“罄”指空、盡。現代漢語中的“罄”與“磬”不能通用。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磬
  • 拼音:qìng
  • 注音:ㄑㄧㄥˋ
  • 部首:石
  • 五筆:FNMD
  • 倉頡:GEMR
  • 統一碼:78EC
  • 鄭碼:BXQG
  • 四角碼:BXQG
  • 異體:𣫆、𥓕
  • 古字:殸、𡔝、硜
  • 字級:通用字、二級字 
  • 平水韻:去二十五徑 
  • 筆畫數:5+11
字源解說,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

字源解說

演變流程圖演變流程圖
“磬”的古字寫作“殸”,最早見於甲骨文。甲骨文(圖1)右上方的三角形為一個古磬,最上方的“屮”形是懸掛磬的架子;左下方是一隻手(又)拿著小錘在敲磬,表示這就是磬。《說文》古文字(圖3)除了像石磬形的構件略有變化外,基本上保持了其構形本意。到了小篆(圖2)階段,在初文“殸”的基礎上添加形旁“石”,表示磬為石頭所造,成了形聲字。 《說文》古文“硜”也是後起的形聲字,從石,聲巠(jīng)。後來“硜”成為另一個字,讀kēng,表示敲擊石頭的聲音,原意消失。漢隸中承小篆字形而略有變化,主要是原象石磬形的構件中間或從一豎筆(圖9),或從兩豎筆(圖7),或從一橫筆為異(圖8)。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
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製成,形狀像曲尺。
chime stone
《詩經·小雅·鼓鐘》: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編磬;磬石
〈文言〉特指制磬之石。
《尚書·禹貢》:泗濱浮磬。
磬錯
佛教的法器,用銅製成,形狀像缽,可擊打發聲。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動詞
〈文言〉縊殺。
hanged
全祖望《記李烈婦事》:因遣婢隨之行,急懸帛於梁自磬,比小姑還,則氣已絕。
〈文言〉通“罄”。空、盡。
empty
《淮南子·覽冥》:金積折廉,璧襲無理,磬龜無腹,蓍策日施 。
〈文言〉通“騁”(chěng)。縱馬賓士。
gallop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磬控
形容詞
〈文言〉身形像磬一樣彎曲。形容恭敬。
bow
《史記·滑稽列傳》:簪筆磬折。
磬折
參考文獻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樂石也。從石殸。象縣(xuán)虡之形。殳,擊之也。古者母句氏作磬。殸,籀文省。硜,古文從巠。苦定切(qìng)【譯:可奏打擊樂的石器,字形由“石”“殸”會意。(聲)像懸掛磬的架子。“殳”表示用器具敲擊石磬。古時候母句氏製作石磬。殸是籀文,是“磬”的省略。硜是古文磬,從巠聲。】

說文解字注

石樂也。
石樂各本作樂石,誤,今正。樂下云:五聲八音總名也。瑟下云:弦樂也。簫、下皆雲,管樂也,則此當雲石樂信矣。匡謬正俗所引巳作樂石,其誤巳久。或疑樂石字見秦繹山刻石,不知與此無涉也,彼謂可樂之石,此謂制石之樂。《白虎通》曰:磬者、夷則之氣也。
從石。
句。
𡔝象縣虡之形。
各本𡔝作殸:上屬。今正。豈下云:陳樂立而上見也。從屮。此從屮謂虡之上出可見者,崇牙樹羽是也。一象栒之橫。丨象虡之植。?象編磬系焉也,或曰?象磬之股。丨象磬之𡔷。磬之懸,股橫出而鼓直。凡言磬折者取象於此。程氏瑤田通藝錄言之詳矣。
殳所㠯(以)擊之也。
所以二字今補。說從殳之意。磬從石殳會意。而又象其形也。苦定切。十一部。
古者毋句氏作磬。
毋各本作母,今正。明堂位注引世本作曰無句作磬。《風俗通》、《山海經》注、《廣雅》皆作毋句。古無毋通,句其俱反。
籀文。省。
非籒省篆。乃篆加籒也。
古文,從巠。
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樂記曰:石聲磬,磬以立辨。《史記》樂書作石聲硜。硜以立別。蓋硜本古文磬字,後以為堅確之意,是所謂古今字。《論語》:子擊磬於衛,下文既而曰:鄙哉硜硜乎。亦不以為一字。要之論語非不可作鄙哉磬磬也。《釋名》曰:磬者、磬也。其聲磬磬然堅緻也。

康熙字典

〔古文〕硜𡔝𥓕《唐韻》苦定切。《集韻》《韻會》詰定切,並音罄。《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為句,一矩為股,而求其弦。旣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又編磬,特磬。陳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又笙磬,頌磬。《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頌磬笙磬。註: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庸,功也。
又玉磬,石磬。《書·益稷》:戛擊鳴球。《禮·明堂位》:拊搏玉磬。《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書·禹貢》:泗濵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為磬。陳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為諸侯之僭禮。
又磬控。《詩·鄭風》:抑磬控忌。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又磬折。《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又《禮·文王世子》:磬於甸人。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又掉磬。《韻會》:齊人相絞訐為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為掉磬。
又與罄通,垂盡也。《魯語》:室如縣磬。《左傳》作縣罄。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擊石聲。
又葉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眾人所翫,豈合物情。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體宋體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體宋體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音韻匯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韻攝
廣韻
苦定
青開
去四十六徑
去聲
四等
開口
中原音韻
庚青齊
庚青
去聲
齊齒呼
洪武正韻
丘正
十八敬
去聲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去
(音韻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