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

磨課,是指把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並集中組員智慧的課以及上公開課前的反覆推敲試講過程。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覆覆的修改斟酌和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不過,這磨課的“磨”字就如俠客十年磨一劍、修煉得道一樣,道出了一節成功好課的艱辛和不易。

磨課的模式有: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教學診斷改進式、行動導向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磨課
  • 要求: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反覆的修改
  • 優點:促進了教師成長磨出教師創新精神
  • 模式: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等
概念,意義,模式,程式,要求,

概念

自從國家和各省市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里就持續開展了教育、教學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公開課賽課活動每學期都要舉行幾次,校際的觀摩課、示範課也定期展開。學校各學科教研組、各年級部備課組幾乎周周定期活動,傳達上級通知,介紹聽課新知體會,統一進度,交流經驗,有經驗教師對年輕教師以及老教師對新教師的傳、幫、帶,共同研討教法和對學生學法指導內容,編制周課教案、學案等,力爭每課的任務明確、知識點詳盡、師生互動到位,每節課幾乎都集中了所有組內成員的智慧和學識,把每節課都上成精品課。規模較大、範圍較廣、影響深遠、級別較高的公開課是學校教研活動中的奧賽,通常把教師上校際、大市、跨市的公開課叫“做課”。把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並集中組員智慧的課以及上公開課前的反覆推敲試講過程叫“磨課”。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覆覆的修改斟酌和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不過,這磨課的“磨”字就如俠客十年磨一劍、修煉得道一樣,道出了一節成功好課的艱辛和不易。
當然,學生對老師磨課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大多認為磨課有利於大家的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更有助於增強學生免疫力、意志力、精神力,使廣大學生在工作後還深受其益。
教育總是從問題抓起,從源頭而不自量力,中國的現狀決定了各種現實的存在意義,這不是本身的問題,而是問題的本身。人們需要更加實在的去面對現狀,而不是停留在無意義的吹毛求疵上。

意義

隨著前幾年在全國各地的中國小開展的新課程改革以來,上精品課、上好課成為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成為一個上進教師的追求。為了上好一節課,教師要進行大量的課程研讀,必要知識準備,……,磨課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因此,磨課,也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學校里的高頻詞!雖然“磨課”這個新生事物,時間不長,卻如一股沁人的春風,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看到了學校里許多喜人的變化。
一、 營造了濃郁的教研氛圍
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台,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鍊成長的機會。以往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是全校性的,範圍廣,參與的人員多,因此教師之間不容易交流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上台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和鍛鍊提高的機會一些有理想志向,希望成長的年輕教師,投師無門,問師無路,只能閉門造車。因此也就不足以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從而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查漏補缺提高自己了。磨課在我校開展是以分學科,分年段為主要形式的。這樣一來各小組的人數不多,相互之間又比較熟悉教材。因此教師們在一起磨課,人人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個人教學成果,教師之間看得也就更準,理解也就更為深刻。因此在一起總能找到共同語言,討論或交流起來氣氛尤為熱烈。每位教師都得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一到議課這一環節,教師們往往是經常忘了時間,仿佛是有說不完的話。辦公室里、茶餘飯後老師們的話題都是磨課。
二、 促進了教師成長
磨課讓每位教師都必須站上講台面對學生及聽課教師的檢閱。如何沉穩、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課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學成果展示在同行們面前,如何不在眾多的老師面前把課上砸而丟了臉,這無形給了教師壓力。然而著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機會,因此,每位教師都精心選課、備課,在磨課的整個過程當中顯得認真、仔細、小心、專注。我想很多教師心裡都會想“當教師本職工作就是教書,這既是生活又是事業。既然如此就應把書教好,何不趁此機會好好教教,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分量。
三、 磨課磨出教師的創新精神
磨課有個人思考的結果也有教師群體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學生實際,如何在幾輪的磨課當中更富新意和創意,使得聽課學生、教師不感到乏味,教師是決不能照搬教材,必須要對教材有所創新。因此,教師們在備課時拚命查找各種資料,對課堂教學過程重新整理並滲入自己的創新因素。因此每堂課總能讓人眼前一亮。議課時,教師的點評,是從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穎、獨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閃出創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鑑又是創新的開始。在教師的課堂展示和磨課材料當中處處彰顯教師的創新元素。
四、 能說會寫
磨課一般是進行兩輪或多輪的。教師每經過一輪的磨課,經過整理和反思,在新一輪的磨課當中,語言的運用較之上一次變得更為精闢、簡練、生動。議課時教師發表各自的獨特見解,理論性更強,更為客觀實際和具有診斷性、穿透力。可說磨課把教師的嘴皮磨薄了。磨課過程當中必須有教師的成長記錄及成果,即教師必須有個人的教學設計、說課稿、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等。因此教師的筆尖都被磨尖了。加上學校的電腦上網了,教師們更有興趣更為踴躍在網上發表文章和磨課體會。
磨課確實是給我校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也讓我看到了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產生了一些困惑:1、同一堂課教師反覆的上,教師的激情是否還在?若在一些較小的學校,重複地上同一堂課,學生的情趣還在嗎?缺少情的課堂如何開展?2、在教學資源匱乏,設備簡陋的學校,磨出的所謂精品意義多大。但“磨課”的功績是肯定的,如何行之有效,做得更好?衷心祝願“磨課”活動越走越遠,路越走越亮堂。

模式

磨課的模式有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教學診斷改進式、行動導向式。

程式

磨課通常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程式:選定磨課課題——開展備課分析,編制教學方案——在備課組說課,集體討論修改——專家指導,同行對比研討,二次修改方案——組織同伴觀課、議課,三改教學方案——二次執教,錄像回放,四改教學方案——如此反覆,直到滿意為止,形成終結教案——撰寫磨課體會——磨課教案結集共享。
我們的課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備課、兩次飛躍”,也就是先由個人進行“基於個人經驗的第一次備課”,然後進行“基於群體經驗和必要研究的備課”,實現第一次飛躍,最後進行“基於實踐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備課”,實現第二次飛躍。

要求

一是磨課活動要以五至十人異質同組為宜。這樣,易於發現不同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因為,教師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方法的交流與衝突中才能對各種觀點作進一步的比較與鑑別,才能獲得對問題更為本質、全面的認識,才能實現共同提高。
二是遵循磨課程式,實實在在地按序推進。平時磨課活動中,參與磨課的教師有的不進行備課分析,而是直接編制教案,對編制教案的基礎是什麼?課標、教材還是學生?教師們的回答是經驗。缺乏課標和學情基礎的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相情願,這種固守經驗、本末倒置的做法違背了磨課的本意——教師在生成好課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實現專業成長。
三是反覆但不重複。反覆是不斷地推敲,是質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簡單機械地重複。教學是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磨課正是這種創造性呈現的過程。磨課可以使我們在推敲中產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學更加完美,這才是反覆的價值。
四是經常化和制度化。要堅持每課必磨,周有小結,月有精品課。習以為常,我們的教學工作才更具藝術氣息,我們的專業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五是磨課的主題必須是當前教學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計算教學在國小數學各領域中內容最多,在教材中占得篇幅最長。但針對計算教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很多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一般照本宣科,很少深入思考;公開課教學中,大多數計算教學課和其他類型的課相比很難出彩,於是限於評比的功利性,很少有老師選擇計算課,比如:2010年山東省國小數學優質課評選泰安賽區32節課,只有兩位老師選擇了計算教學的內容,實際上課效果看,和其他課型相比有明顯差距,這樣無形之中也給了廣大一線教師一個暗示:研究計算課教學沒有前途,這也是造成廣大教師不深入研究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越是我們平時教學研究的薄弱環節,我們也越有責任引導廣大一線教師展開對計算教學的深入研究。
六是將學生前測情況的分析作為確定教學流程的重要依據。
在課例打磨過程中,張丹教授建議做學生前測,了解學生的基礎。通過考查,我們發現,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及時彌補缺漏;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調整教學策略;了解學生的知識類型,調整學習任務;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態,調整學習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設立使能目標
七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汲取他人之長不一定全盤照搬,取其一點,變為自我,和自己的教學設計融為一體,有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節課在備課和試教之前我從網上搜尋了大量教學設計、實錄,網上的教學設計都大同小異,大多都沒有多少特色,可利用價值不大。但有兩個細節給我們印象很深:
一個細節是在學生自主探索出各種口算方法之後,有位老師是讓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進行板演,再讓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幾種方法,你看明白了哪種,給大家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還有個細節是練習的設計。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有個老師就設計了一個練習12×44,在用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用個位上的4和12乘、用十位上的4和12乘會出現兩個48,就讓學生分析這兩個48的不同,在分析的過程中勢必會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也會對算法——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對齊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予以採納。
八是觀課不用太專業,抓住一點分析透徹就行;擴大一點說,教學研究要向專題化、深入化轉變。
我們以前的聽課大多都是每個人全盤聽,聽完之後泛泛而談,很多時候評課一般都是:教學設計合理、教師語言精煉、基本功紮實等等,等第一個人評完課之後後面的人就不用再評了,因為再評都差不多重複了。教學研究也是大多都泛泛的研究,而不是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這次觀課時其中有一個老師觀測的角度是老師的提問,這個老師在收集課堂上發生的真實問題非常詳細,進行觀課分析時也很詳細,看了最終的結果我受益很大。以前我自認為我的課堂語言還算比較精煉,但經過這么一量化分析,我才發現我整節課中有9.6%的問題都是無效問題,而這些無效問題都是是非判斷性的、無關痛癢的問題,比如:會嗎?行嗎?是這個還是那個?等等。所以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非常注意這個問題,有意識的改掉這些問題,更加注重錘鍊自己的課堂語言。如果我們對每位老師都進行這方面的深入研究,那么對於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