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追溯,近代發展,
歷史追溯
蒙古人飲茶(尤其是飲磚茶)之習究竟起於何時,現在大概無法考證。但是,從磚茶傳入蒙古地區,並逐漸在人們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始,磚茶便起而壓倒群雄,迅速得寵於蒙古族牧民,奪取了代貨幣的資格。
近代發展
內地商人得以深入蒙古腹地經商,起於清朝康熙時代,然其盛期則在清末民初對蒙貿易的徹底開放以來。內地商人攜茶、糧食、布匹及其他日雜用品紛至沓來,以易蒙地各種物產。除用米、布直接易皮毛以外,其餘雜物均以磚茶定其價值。磚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別。
所謂“二四”者即每箱可裝二十四塊磚茶也。“二四”每箱約值三十三元(銀元),每塊重五斤半,值一元二三角。味美而經泡,色紅而葉肥,被視作上品,為普通蒙古人所喜愛。其中尤以湖南所產最受歡迎。若持以換皮毛,可當二元幣通用。“三九”茶則每塊約值六角左右,亦被當做一元幣通行。除“二四”、“二七”、“三九”等茶外,尚有一種被稱為“千兩茶”的“磚茶”。此種茶似乎是以柳樹模型製成的,因而形狀酷似柳乾。出售或用以交換時,則橫鋸如砧板狀。此茶亦曾做為貨幣流行於內蒙古各地。
解放後,在黨所領導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下,磚茶才逐漸褪盡了其“貨幣”外衣,恢復了它做飲料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