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石之道

磚石之道

《磚石之道》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湯姆·威爾金森。

基本介紹

  • 作者:[英]湯姆·威爾金森
  •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 頁數:368 頁
  • ISBN:9787807683292
  • 定價:54.00 元
  • 裝幀:精裝
  • 原作品:Bricks and Mortals: Ten Great Buildings and the People They Made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談論建築史,往往繞不開遙遠的年代、晦澀的術語、錯綜的事件,讓人產生距離感。本書卻一反常態,以日常生活中的10個關鍵字為脈絡,用10座建築穿針引線,從多個維度帶出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可能性。
權力、道德、記憶、商業、娛樂、工作、性愛……建築與生活,存在著超乎想像的密切關係。建築以其獨特身份,參與人類文明的構建。在本書中,建築不再是“容器”“機器”或“擺設”。無論是歷史迷霧中的巴別塔、金宮、津加里貝爾清真寺,還是喬瓦尼的魯切拉府邸、華格納的節日劇院、福特的汽車工廠,抑或令柯布西耶終生無法釋懷的E.1027別墅……它們既是建築,又是“人性”的載體,更是透視鏡,從中可以窺見人類珍貴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和迂迴前行的文明進程,進而引出一項重要思考:建築能否讓生活變得更好?
活躍在本書10個故事中的,不乏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電影、小說、音樂、電玩、戲劇,以及一樁樁鮮為人知卻盪氣迴腸的名人逸事。作者引入文化批評視角,將建築故事與各類文本、文化事件、社會思潮相連,帶出偉大的人性,和思想的光輝。

作者簡介

湯姆•威爾金森(Tom Wilkinson),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建築史博士,倫敦大學沃爾伯格研究所(The Warburg Institute)成員,《建築評論》(Architectural Review)雜誌歷史編輯。

目錄

最早的小屋:建築VS起源
建築的源頭只有一個還是存在多個?第一座小屋是誰建的?從遙遠的過去到當下的發達社會,人類為什麼一直對小屋情有獨鐘?
巴別塔(公元前650年):建築VS權力
高塔是權力的載體,人也有權利將其傾覆。從巴別塔、巴士底獄,到世貿中心,權力與自由是如何交錯互文?誰是博弈中的贏家?
金宮(公元64—68年):建築VS道德
如果建築的興建目的並不善良,還算是好建築嗎?“不自然”的建築,會敗壞道德嗎?
津加里貝爾清真寺(1327年):建築VS記憶
石頭和磚塊的永恆性,會使人藐視時間,最終藐視生命?從清真寺、凱旋門,到泰姬陵,紀念性建築承載的永恆性怎樣影響著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
魯切拉府邸(1446—1451年):建築VS商業
從早期的家族豪邸、企業“神廟”,到日後的包浩斯風格、柯布西耶宣言,建築如何推廣企業形象,重構城市肌理?摩天大樓意味著繁榮還是衰落?
圓明園(1709—1860年):建築VS皇權
從五朝皇帝的住所、以西洋樓聞名的圓明園,到“鳥巢”體育場、CCTV新總部大樓,外國建築師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社會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節日劇院(1872—1876年):建築VS娛樂
從古希臘的圓形劇場,到近代美國的“電影宮”、現代世界的主題樂園、電玩里的虛擬建築,幻想國度與居家空間產生了怎樣的交集?建築如何影響著人們的娛樂生活?
高地公園汽車工廠(1909—1910年):建築VS工作
工廠建築如何影響了歐洲的現代主義,進而模糊了勞作與休息、家庭與工作的界線?當激情被工業化,誰是最終的受害者?
E.1027別墅(1926—1929):建築VS性
房子不是居住的機器,而是人類軀體的延伸;一動不動的磐石看似與活生生的肉體相對,實則暗藏性密碼。建築對人類的原欲有何影響?
芬斯伯里醫療中心(1938年):建築VS健康
醫院建築從古時與宗教相連,到民族國家興起後服務於君主和軍隊,在促進生產力最大化與造福百姓之間,是否找到了平衡?
里約人行橋(2010年):建築VS未來
為平民百姓提供住宅向來是建築面臨的最大挑戰。建築如何連線階級的兩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