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致伸縮驅動技術

某些磁性體的外部一旦加上磁場則磁性體的外形尺寸會發生變化,利用這種現象製作的驅動器稱為磁致伸縮驅動器。 1972年,clark等首先發現laves相稀土-鐵化合物RFe2(R代表稀土元素Tb,Dy,Ho,Er,Sm及Tm等)的磁致伸縮在室溫下是Fe,Ni等傳統磁致伸縮材料的100倍,這種材料稱為超磁致伸縮材料。從那時起,對磁致伸縮效應的研究才再次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注意。超磁致伸縮材料的伸縮效應變大,機電耦合的係數高,回響速度快,輸出力大等特點,因此,它的出現為新型驅動器的研製與開發又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並引起了國際上的極大關注。
20世紀80年代末,德國柏林大學Kiese Wetter教授就利用超磁致伸縮材料棒作為一種新型的尺蠖式驅動器,並將其命名為Kiese Wetter驅動器。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超磁致伸縮驅動器,已在造紙工業中進行商業化套用。驅動器定子採用管狀非磁性材料,並與圓柱形超磁致伸縮棒具有相同的直徑,超細緻伸縮棒的尺寸為10*120mm。當移動線圈通入電流且未知發生變化時,超磁致伸縮棒運動部分分別在縱向和徑向上產生磁致伸縮變化,想蟲子一樣蠕動前進。它的最大驅動力可達到1000N,解析度為21微米,速度可達200mm/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