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通量 (Carbon flux)是碳循環研究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態系統通過某一生態斷面的碳元素的總量。
碳通量 (Carbon flux)是碳循環研究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態系統通過某一生態斷面的碳元素的總量。
碳通量 (Carbon flux)是碳循環研究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態系統通過某一生態斷面的碳元素的總量。...
測定方法主要有四種,比如基於生物量變化的估算方法:生態系統淨初級生產力(NPP)、淨生態系統生產力(NEP)和淨生物群系生產力(NBP)的概念與碳通量相似,可以直接反映...
因此,高精度儀器的研發及其各項功能的拓展有助於獲得更精確的碳通量研究結果,並進一步推動氣體通量及其相關研究的進程[2] 參考資料 1. 石書靜,高志嶺.不同通量...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變化特徵》是科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貴瑞、孫曉敏。...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特徵》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貴瑞,孫曉敏。...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競相開展陸地生態系統水碳通量的觀測和研究,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的通量觀測站也在逐漸增多,極大地減弱了全球通量觀測研究的...
自然界中,碳本來只是一個簡單的元素。然而,因為它與全球變暖息息相關的關係,如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時下,一些與之相關的辭彙——“碳匯”“碳源”“碳排放”“...
生態系統碳通量和水通量的觀測對生態水文學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時空解析度的長期水通量觀測數據可以揭示生態系統蒸散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變化特徵和規律,而多...
傳統生態學是通過測量生態系統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時間變化來確定淨生態系統碳交換量的年變化,近年來渦度相關技術逐漸成為估算淨生態系統碳交換量的一種重要方法,而...
近地面通量觀測主要包括近地邊界層大氣溫度、風、濕度、輻射、氣壓、降水量、蒸發量、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熱通量、地下水位、物質通量(水汽、碳通量)觀測及...
《華北平原楊樹人工林碳通量測算技術研究》以長期和大量的第一手觀測資料和實驗數據為基礎,採用生物量調查和渦度相關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河南西平楊樹人工林生態系統的...
《中國陸進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變化特徵》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貴瑞。...
在通量觀測網路正式建立之前,亞洲區域已經採用各種觀測技術對不同類型的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進行了觀測研究。AsiaFlux於1998年在日本建立,KoFlux於2000年在韓國建立,極...
總有機碳是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很多,除含碳外,還含有氫、氮、硫等元素,目前還不能全部進行分離鑑定。常以“TOC”表示...
實際上最早的植被-大氣間能量和水碳通量觀測的實驗性研究也是從農田生態系統開始的。早期因缺乏快回響的CO2感測器,通量觀測只能在晴好天氣條件下的平坦的低植被(農田...
在美洲區域註冊在FLUXNET上的微氣象通量觀測站點約150個,整個美洲區域通量觀測研究網路主要包括AmeriFlux通量網、Fluxnel-Canada通量網、LBA通量網、TropiFlux通量網、...
在歐洲區域註冊在FLUXNET上的微氣象通量觀測站點約75個,整個歐洲區域通量觀測研究網路主要包括歐洲通量網(EuroFLUX)、地中海通量網(MeDeFLUX)和Greengrass通量網三個子...
(1)從“自然—社會”二元碳循環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系統碳循環機理和理論框架,分析了城市系統碳儲量和碳通量的基本特徵;(2)結合IPCC溫室氣體清單方法和國內外最新研究...
物理固碳是將二氧化碳長期儲存在開採過的油氣井、煤層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碳吸收和碳儲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氣...
CASA模型是一個基於過程的遙感模型(Potteret al,1993;Potter et al,1994),耦合了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土壤碳、氮通量,由格線化的全球氣候、輻射、土壤和遙感植被指數...
全球長期通量觀測網路概念最早起源於1993年,由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首次提出,國際科學委員會在1995年的La Thuile研討會上對此概念進行正式討論,在這次會議上,通量觀測...
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物質傳輸和能量交換是構建生態系統尺度的碳通量模型的基礎,目前常見的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二氧化碳、水汽和能量通量模型主要有Forest-BG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