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河寺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大城子鎮,位於鎮政府北側4公里處,包括三個自然村,分為碰河寺、飲馬池、黑土灣。相鄰的有大龍門村、張泉村,風景秀麗。村內多種植板栗、核桃。全村人口38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碰河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北京市密雲區大城子鎮
- 下轄地區:碰河寺、飲馬池、黑土灣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1502
- 地理位置:鎮政府北側4公里處
- 面積:6.8平方公里
- 人口:384人
- 村內農產品:板栗、核桃、蜂蜜
- 村內資源:鉑金紅石、金、辰砂
村情概述,地理位置,村名由來,生態村,飲馬池,綠色食品基地,
村情概述
主要農產品:板栗、核桃、蜂蜜小包菜、山藥、羽衣甘藍、山藥、豌豆、無花果、青豆、辣椒
村內資源:鉑金紅石、金、辰砂
村里單位:碰河寺村廣播站、碰河寺村板栗合作社
地理位置
碰河寺村屬大城子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北部,距密雲40公里。全村共有村民172戶、384口人,村域總面積6.8平方公里
村名由來
據資料記載,該村因村左右兩條山泉河於村南匯流,匯流處曾修有一寺廟,故名碰河寺,清代成村。
生態村
2008年,碰河寺村因地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內街道4500平方米,安裝路燈76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修建健身公園一處,為村民休閒健身提供了場所;對村內進行綠化美化1500平方米;實行減量化、資源化措施,每20戶設有一個封閉式垃圾桶,以保持村內環境衛生整潔;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135戶,在全村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搭建節能吊炕130鋪,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35個;為讓村民喝上乾淨的自來水,鋪設自來水管線4500米,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年實現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碰河寺村在經歷7.21、7.24兩次大的汛情災害之後,村內基礎設施受到損毀,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進行了修復。在2014年,通過密雲縣漁陽集團的幫助,村內修建起了8座便民小橋。
飲馬池
飲馬池村是碰河寺村的一個小自然村,地處人頭崖山東麓南北向山溝中。因該村村北有一天然的山泉蓄水池,牧群常在此飲水,故名。據當地村民講,村名原是“印馬池”後演變為今名,關於“印馬池”的來歷在村里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飲馬池村後山的山腳下,有一個大水坑,無論天多乾旱,這裡的水總是滿滿的。坑前面有一塊屋地大小的青石板,石板上有一個大馬蹄印兒,約有半寸深。
相傳,穆桂英在一次戰鬥後路過這裡,她的戰馬又累又渴,恰巧發現了這個大水坑。馬渴急了,奔向大水坑,剛要低頭喝水,前蹄由大青石板上滑了一下,失去了支撐力。正在這時,那匹高頭大馬猛然間騰空一躍,將身體立了起來,正好一條後腿有力地支在了青石板上。由於用力太大,馬蹄把石板深深地踩了一個蹄印兒。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大水坑改叫“飲馬池”了。村子也因此而得名“印馬池”。隨著時間的演變,久而久之,村名就被改成了“飲馬池”。
綠色食品基地
碰河寺村地處錐峰山西麓山地,屬深山區,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林果業。為使村里生產的農副產品得到統一的管理,2008年,村里建立了涉及120戶農戶,占地4000畝的板栗、核桃、紅肖梨和小雜糧等綠色食品基地,並成立了基地專業服務隊,為村民提供生產管理、技術培訓、銷售等一條龍服務。
在基地日常管理上,服務隊嚴格控制各種污染,增施有機肥,推廣科學配方施肥技術、生物農藥和生物防治技術,並採取實名制即在每一戶生產的農副產品上貼上種植戶信息標籤,以保證所生產的農副產品的安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