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杯,宴會、酒會等活動中表示祝賀的一種禮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碰杯
- 外文名:clink glasses with
- 拼音:pèng beī
- 注音:ㄆㄥˋ ㄅㄟ
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引證解釋
指喝酒前舉杯相碰以示祝賀。(粵語,在喝酒時“乾杯”一般稱做“碰杯”)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一章:“兩位久經戰陣的戰友,眼裡都含滿激動的熱淚,在他們碰杯的時候,因為不小心,淚珠子撲噠撲噠地掉到酒碗裡去了。” 巴金 《關於<第四病室>》:“我們結婚那天的晚上,在鎮上小飯館裡要了一份清燉雞和兩樣小菜,我們兩個在暗淡的燈光下從容地夾菜、碰杯。”《萌芽增刊》1982年第4期:“同學們紛紛站起,用魚湯代酒,碰杯,向 夏成遠 祝福。”
其它相關
喝酒為什麼要碰杯?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古希臘人創造的。傳說古希臘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在舉杯飲酒之時,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樂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舌頭能夠辨別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這一享受之外。怎么辦呢?希臘人想出一個辦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發出的清脆的響聲傳到耳朵中。這樣,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樣,也能享受到喝酒的樂趣了。
另一種說法是,喝酒碰杯起源於古羅馬。古代的羅馬崇尚武功,常常開展“角力”競技。競技前選手們習慣於飲酒,以示相互勉勵之意。由於酒是事先準備的,為了防止心術不正的人在給對方喝的酒中放毒藥,人們想出一種防範的方法,即在角力前,雙方各將自己的酒向對方的酒杯中傾注一些。以後,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碰杯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