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宮道觀

原“碧霞宮”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46年以耿聾子為首的反動勢力在此建造營房,道觀被完全破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碧霞宮道觀
  • 始建時間:清光緒年間
  • 毀壞時間:1946年
  • 重建時間:1992年
歷史沿革,主要內容與形式,相關信仰與禁忌,

歷史沿革

直至1992年,由村民集資,在後八段村北,與沛縣接壤處重建了道觀,占地近一畝,內設碧霞宮正殿,側殿有玉皇殿、靈觀殿。現在每月初一、十五,有信徒或村民到此頂禮膜拜。每年陰曆正月十五前後,前來膜拜的人絡繹不絕,除燒香、許願外,還有戲劇演出活動、小商品交易活動,十分熱鬧。

主要內容與形式

根植於中華沃土的道教有著崇尚和諧、促進和諧的優良傳統,道教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和諧思想。道教歷來注重道德修養,主張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道教認為,內心和諧的關鍵是保持內心的清靜。清靜恬淡,不務貪求,自然和氣蘊於胸中。道教徒應遵循老子“少私寡慾”的教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不為個人的私慾而心神不安,不為個人的挫折而情緒波動、怨天尤人。冷靜地面對曲折的人生,勇敢地承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和磨難,從而保持心理的平衡,確立健康的人格。
位於馬坡後八段村的“碧霞宮”道觀中有正殿和側殿,設定多個神位,眾神像高約3米,均為彩泥塑像,形象生動。不同的神位代表著不同的祈福對象,有的是保平安,有的是求財,不盡相同。在膜拜儀式上也有所講究,一般先奉上一柱香,再對著所拜神像三扣九拜,講究心誠則靈。有宗教特有的心理疏通作用。

相關信仰與禁忌


信徒們信奉王母娘娘、玉皇大帝、泰山奶奶,道觀中有眾神位塑像,不同的神位代表著不同的祈福對象,有的是保平安,有的是求財….不盡相同。在祈禱時講求心誠則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