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蘭花根,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細錐香茶菜Rabdosia coetsa (Buch.-Ham.ex D.Don) Hara的根。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脅肋疼痛,跌打傷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碎蘭花根
- 別稱:癩疙寶草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屬:香茶菜屬
- 種:細錐香茶菜
- 分布區域: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
濕熱黃疸,脅肋疼痛,跌打傷痛。
相關配伍
1、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癩疙寶草根15-30g。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2、治勞傷跌打:碎蘭花根30g。泡酒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湯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0.5-2m。根莖木質化。莖直立,四棱形,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1-5.5cm,被微柔毛;葉片寬卵形或寬三角狀卵形,長3-9cm,寬1.5-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漸狹,邊緣在基部以上具圓齒,上面疏被糙伏毛及腺點,下面沿脈有短硬毛。二歧聚傘花序3-5花,組成頂生或腑生狹圓錐花序,長5-15cm;小苞片鑽形,長不及1mm;花萼鐘形,長約1.5mm,外面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萼齒5,上唇3齒小,下唇2齒稍大,果時花萼增大;花冠紫或紫藍色,長約6mm,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反折,先端4圓裂,下唇長於冠筒,內凹呈舟形;雄蕊4,二強,內藏,下部微有毛;子房4裂,花柱內藏或微露出,柱頭2淺裂;花盤杯狀。小堅果倒卵球形,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1月翌年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50-2700m的草坡、灌叢、林中曠地、路邊、溪邊、河岸、林緣或常綠闊葉林中。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行血。治跌打損傷。”
2、《貴州草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