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藏

硯藏

《硯藏》是200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耀。

本書為硯台雕刻者、收藏家收藏、學習、鑑賞、參考和饋贈的好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硯藏
  • 作者: 王耀
  • ISBN: 9787807401117
  • 頁數:406
  • 定價:580.00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7-2-1
  • 開本:16K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書本介紹,內容前言,目錄,

版權資訊

作 者: 王耀編著
出 版 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2-1 頁 數: 406
硯藏
開 本: 16
紙 張: 銅版紙
I S B N : 9787807401117
包 裝: 精裝
所屬分類: 圖書 >>收藏/鑑賞
定價:¥580.00

內容簡介

書本介紹

16開豪華精裝,全彩版精印,上下兩卷,外加豪華封盒。
全書分為《王耀藏硯集》、《王耀師生作品集》。
王耀先生為我國硯台收藏家、著名硯雕藝術家、其收藏的硯台和硯坯幾乎價值連城,其中最佳的歙硯硯坯幾乎百分之五十以上為其所收購,其硯雕作品已引起海外諸多博物館的收藏家收藏,好評如潮。

內容前言

簡 述
硯藏位於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徽州文化古鎮­——黃山市屯溪,是專門從事硯文化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向外推廣的一個視窗。
徽州是歙硯的故鄉,這裡有豐富的硯材資源及大量的傳世古硯可供觀摩研究。在進行實物對比和文字整理的同時,硯藏進行大量的古硯臨制工作,目的在於體會前人作品的深層內涵、汲取古人的制硯經驗,從而探研古人這一特定形式的審美理念,以提高對傳統硯文化精神內在的認識。
從目前出土的文房用具來看,漢時期的硯多用研石壓磨墨丸研磨,這個時期的硯面平整,尚無墨池,一般稱為研磨器。魏晉至唐時,圓辟雍形,風字形、箕形等硯式成為當時的主流,從留存的資料看多為石硯、陶硯、瓷硯等。
唐代,虢州、絳州、青州等地的澄泥硯在早期陶硯的製作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因其質地細潤、益於發墨、色彩豐富古雅而得到了時人的青睞。同時,各地的石材也相繼被廣泛使用,其中紅絲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最為著名。
紅絲硯產於青州,其石質堅潤,色紋華貴,為當時所重,但因紅絲石材產量過於稀少,後期流傳不廣。
端硯產於端州,屬泥盆紀,石多為紫色,質溫潤,發墨不損毫,其特有的天然色澤及石紋極具觀賞性,故自唐初問世以來倍受時人的喜愛和關注,並留下了許多讚譽的文字。從大量出土或傳世的唐代端硯來看,端硯的製作工藝已臻成熟。
洮河石硯產於甘肅臨洮,石呈綠色,因其色美質優而得時人之美評。因硯材產在洮河深水處,開採不易,產量很少。本書圖二十二《五代梅花形洮河石筆舔》、圖七十三《宋洮河石子硯》為洮河石。
艧村石硯,產於蘇州的靈岩山艧村,文字中記載的資料很少,在清《西清硯譜》中收錄有宋代的艧村石硯。從本書圖四《唐.風字形艧村石硯》、圖五、圖六《唐.鳳字形艧村石硯》、圖七《唐.蓮瓣樣鸌村石硯》、圖二十《五代.箕形抄手艧村石硯》,圖六十四《宋.長方抄手艧村石硯》這幾方製作精美、傳承有序的艧村石硯中可以看出,艧村石硯在唐宋時使用已非常廣泛,硯式造型、製作工藝的水準不在端歙之下。
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宋.唐積《歙州硯譜》明確記載了唐開元時開採的眉子坑的詳細情況:“眉子坑在羅紋山,開元中發,地屬程於。従溪下至取石處九丈五尺,其闊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無土相雜。”)是有記載開採最早的歙硯石。趙希鵠《洞天清錄》一書中《古硯辨》對眉子新舊坑有詳盡的描述,可以幫助我們對唐、宋坑的眉子石有一定的了解:“舊坑並青黑色,紋細而質潤如玉。……舊坑眉子如甲痕或如蠶大。”“新坑並紋粗而質枯燥,且不堅。……眉子大者或長二三寸。”公元2001年秋,在龍尾硯山大規模翻挖硯石的過程中,發現了眉子石古坑道,其位置和大小與唐積《歙州硯譜》的記載完全吻合。此次翻挖中還出土了少量精美的眉子古遺石,其質地紋理與記載中的舊坑眉子一致。本書圖一《唐.牡丹歙硯》質地青瑩細潤,濕水時隱隱可見細眉子紋,和翻挖出的唐坑眉子石質地紋理相同,是目前較為難得的可供研究唐眉子坑的古硯實物。
宋.羅願編纂的《新安志》載:“南唐元宗歙守獻硯薦工李少微擢硯官。”,記載官辦機構開始規模採石制硯,為歙硯發展史中極為重要的時期。當時文風鼎盛,文人士族對文房用具的雅愛和重視對歙硯文化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硯式由此得到了豐富,制硯水平得到了發展。由於官方的介入,在歙州設定硯務官,制官硯,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硯工,《歙州硯譜》中記載有周姓、劉姓、朱姓、戴姓、方姓、汪姓、胡姓等制硯家族,本書收集的部分硯上留有這些制硯家族的款識。如圖九《五代.李家款箕形抄手歙硯》、圖十《五代.劉家款箕形抄手歙硯》、圖十六《五代.劉家款箕形抄手歙硯》、圖十三《五代.何家款風字抄手歙硯》,這些制硯家族對硯式和制硯技藝起了傳承的作用。延續五代的傳統,具有高度文化修養與審美趣味的文人對歙硯的喜愛(宋.米芾《硯史》中云:“余嘗惡歙樣俗者,幾刊改十餘硯……”),他們給予了歙硯更豐富的精神和道德內涵,使歙硯愈具有“仕”的風韻,實現了文化意義上的新起點,北宋的歙硯從使用功能到審美意識都達到了巔峰。
南宋時期,在繼承和保留前代固有的硯式的同時,由於文人意識和審美情趣的拓展,硯的造型顯示出比北宋更多的人情趣味和更豐富的外觀變化,出現了許多精巧細膩的寫生硯。圖八十七《宋.歙石荷蟹筆洗》、圖八十八《宋.橢圓束荷池歙硯》、圖八十五《宋.長方瓜果樣西硯》,圖九十《宋.折枝抄手西硯》,圖七十四《宋.長方秋葉池歙硯》、圖九十二《宋.魚趣歙硯》、圖九十三《長方荷葉歙硯》 等為這一時期的硯作。
明及清早期,隨著各種題材和紋飾的廣泛入硯,硯雕技法不斷完善,審美上文人意趣大量介入,鐫詩題銘風氣盛行,硯雕形式得以拓展,審美趣味更加多樣,湧現出大量的優秀作品,給硯雕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雕刻技法的多樣也帶來對富麗繁瑣式樣的過分追求,清中後期,民俗文化意識的不斷滲入使硯的審美品格逐步趨於世俗。
由於古硯流傳久遠,存世作品枚不勝舉,本書限於篇幅,僅收錄150方不同時期的古硯,個人理解認識有不到之處,請識者給予批評指正。
——2006年3月

目錄

卷一
一、唐 牡丹歙硯
二、唐 平底箕形歙硯
三、唐 鳳字形歙硯
四、唐 風字形雘村石硯
五、唐 鳳字形雘村石硯
六、唐 鳳字形雘村石硯
七、唐 蓮瓣形雘村石硯
八、唐 風字形抄手硯
九、五代 李家款箕形抄手歙硯
一○、五代 劉家款箕形抄手歙硯
一一、五代 辟雍樣歙硯
一二、五代 支履樣抄手紅石硯
一三、五代 何家款風字形抄手歙硯
一四、五代 箕形抄手石硯
一五、五代 箕形抄手歙硯
一六、五代 劉家款箕形抄手歙硯
一七、五代 長方瓶形池歙硯
一八、五代 箕形雙足歙硯
一九、五代 圓池歙硯
二○、五代 箕形抄手雘村石硯
二一、五代 箕形抄手石硯
二二、五代 洮河石海棠筆舔
二三、五代 箕形抄手歙硯
二四、五代 箕形抄手歙硯
二五、五代 支履池澄泥硯
二六、宋長 方抄手淌池歙硯
二七、宋 橢圓形歙硯
二八、宋 箕形抄手歙硯
二九、宋 三足圓形歙硯
三○、宋 荷莖足蟬形歙硯
三一、宋 鐘樣澄泥硯
三二、宋 圓形辟雍歙硯
三三、宋 長方支履池歙硯
三四、宋 瓶形歙硯
三五、宋 太史式端硯
三六、宋 琴樣歙硯
三七、宋 一指池抄手歙硯
三八、宋 元寶樣歙硯
……
卷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