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殿瓦又名“瓦硯”。漢魏未央官銅雀台等諸殿瓦,瓦身如半個,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來,去其身以為硯,俗呼“瓦頭硯”。硯,也作“研”。唐貫休《禪月集·硯瓦詩》:“應念研磨苦,無為瓦礫看。”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硯譜》、《百寶總珍集·瓦硯》、明曹昭《格古要論·漢末未央宮瓦硯記》。有地名稱硯瓦。有地質名詞硯瓦山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硯瓦
- 又名:瓦硯
- 詞性:名詞
- 詞義:硯的通稱
古代殿瓦又名“瓦硯”。漢魏未央官銅雀台等諸殿瓦,瓦身如半個,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來,去其身以為硯,俗呼“瓦頭硯”。硯,也作“研”。唐貫休《禪月集·硯瓦詩》:“應念研磨苦,無為瓦礫看。”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硯譜》、《百寶總珍集·瓦硯》、明曹昭《格古要論·漢末未央宮瓦硯記》。有地名稱硯瓦。有地質名詞硯瓦山組。
古代殿瓦又名“瓦硯”。漢魏未央官銅雀台等諸殿瓦,瓦身如半個,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來,去其身以為硯,俗呼“瓦頭硯”。硯,也作“研”。唐...
硯瓦村位於我縣最西端,黃河邊上,距離縣城60公里。全村土地面積4100畝,轄3個自然村,165戶,全村黨員26名。2011年人均收入1080元。...
硯瓦島是舟山群島中緊鄰六橫島的一座小島, 位於東海之濱,舟山群島東南一隅。環島海水碧藍,景色旖旎,環境幽雅,空氣清新。島上青山、沙灘、奇礁、怪石應有盡有,是...
硯瓦池社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街道南端,東起動物園口,西至東風路;北起東風路五條巷,南至德雅路。...
硯瓦山村位於常山縣青石鎮南部,總面積6平方公里,轄 16個自然村。全村共363戶,1357人,人均收入2萬元以上,是常山縣第一批小康村。硯瓦山村境內石資源豐富。花石...
又名“硯瓦”。漢魏未央官銅雀台等諸殿瓦,瓦身如半個,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來,去其身以為硯,俗呼“瓦頭硯”。硯,也作“研”。唐貫休《禪...
硯瓦池國小是一所有著五十多年歷史的普通完小,是一所老城區國小。位於東風路硯瓦池兩條巷6號。2004年被定為農民工子女入學就讀點校,三年來,為幾百農民工解決...
古宮殿瓦所作之硯的俗稱。1又名“硯瓦”。漢魏未央官銅雀台等諸殿瓦,瓦身如半個,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來,去其身以為硯,俗呼“瓦頭硯”。...
硯瓦山段(組)由瘤狀灰岩或網紋狀灰岩(局部)或由含大量灰岩瘤鈣質泥岩組成的一套地層。...
研瓦,讀音為yán wǎ,漢語詞語,意思為硯的別稱。...... 宋米芾 《畫史》:“ 晉唐皆鳳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參見“ 硯瓦 ”。參考資料 1. 研瓦...
硯瓦山組(Yanwashan Fm,Yenwashan Fm)曾稱硯瓦山石灰岩。時代屬晚奧陶世艾家山期中期。分布於浙西、皖南一帶。命名地點在浙江西南的江山市與常山縣交界的硯瓦...
瓦當硯,俗稱瓦頭硯。唐以前除石硯、瓷硯外,就是陶硯。澄泥瓦當硯是陶硯的進步。唐朝韓愈在《瘞硯文》中講的"土乎成質,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瓦當硯。...
位於南陽東今獨山湖內,攔蓄硯瓦溝之水濟運,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建。硯瓦溝由九峪山、大頂子山、黃山諸泉匯流而成,於南陽東側入泗河。1 ...
《謝友生遺端溪硯瓦》,中國唐朝詩人李鹹用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謝友生遺端溪硯瓦》,中國唐朝詩人李鹹用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中文名 謝友生遺端溪硯瓦 ...
琴硯, 也稱為琴硯瓦,是曼寧家旗下的一款平板混凝土瓦。其獨特的表面處理,形如古琴之硯,古典精巧。精緻瓦片凹槽切割,使該混凝土瓦極具裝飾效果。秉承傳統的神韻,...
硯,也稱“硯台”。中國傳統文房用具,始於漢代。文房四寶之一。以筆蘸墨寫字,筆、墨、硯三者密不可分。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
一種製成比正常尺寸略寬以有助於屋頂末端[屋檐]的砌合的瓦片。檐瓦就是瓦房屋檐的瓦片。...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