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皮樟(學名: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Nees) C. K. Allen)是樟科、木姜子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灰褐色,纖細。頂芽卵圓形,鱗片外面被絲狀黃色短柔毛。葉散生,葉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傘形花序;每一花序有花3-4朵,花小;花被筒杯狀,被柔毛。果球形,幾無果梗,成熟時灰藍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台灣、浙江;越南也有分布。生於丘陵地下部的灌木林中或疏林中或山地路旁。喜濕潤氣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生長發育不良。適生於上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黃壤以及山地棕壤。
樹形緊湊整齊,枝葉茂密,樹皮呈鹿皮斑痕,頗為美麗,是良好園林綠化樹種。可作為庭蔭樹、行道樹、標本樹及風景林。種子含脂肪油,可供工業用。葉、果可提芳香油。根和葉入藥;治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痛經,胃痛,腹瀉,水腫。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組織繁殖,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常有褐色斑塊。小枝灰褐色,纖細,無毛或近無毛。頂芽卵圓形,鱗片外面被絲狀黃色短柔毛。葉散生,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5-5.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薄革質,上面綠色,光亮,無毛,下麵粉綠色,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通常3-4條,中脈、側脈在葉上面下陷,下面突起;葉柄粗短,長3-5毫米,初時有柔毛,以後毛脫落變無毛。
傘形花序常3個簇生葉腋,幾無總梗;每一花序有花3-4朵,花小,近於無梗;花被筒杯狀,被柔毛;花被裂片6,倒卵狀圓形,大小不等,能育雄蕊9,花絲有稀疏柔毛,腺體小,圓形;退化雌蕊細小,無毛。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幾無果梗,成熟時灰藍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近種區別
豺皮樟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5-5.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地下部的灌木林中或疏林中或山地路旁,海拔800米以下。喜濕潤氣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生長發育不良。適生於上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黃壤以及山地棕壤。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台灣、浙江(平陽);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選用當年生的豺皮樟幼嫩枝條作為插穗,長度為4-6厘米,剪去多餘葉片,保留兩葉一芽,每葉剪去1/2,扦插前用0.1%的高錳酸鉀浸泡1分鐘,流水沖洗乾淨,放入萘乙酸+吲哚丁酸的混合液,濃度為400-800毫克/升,直接插入營養袋基質中,扦插後基質用水澆透,每隔一周用0.1%的高錳酸鉀和800倍的多菌靈交替消毒,扦插後覆蓋70%的遮陽網,溫度控制在22-29℃,濕度80%以上,保持通風透氣。
組織繁殖
- 取豺皮樟帶芽莖段,在漂白粉中浸泡3分鐘,流水沖洗40分鐘,超淨工作檯上75%酒精處理30秒,次氯酸鈉處理15分鐘,無菌水沖洗5-7遍。
- 將生長出來的豺皮樟腋芽,放入增殖培養基改良WS+IBA 0.1毫克/升+6-BA1毫克/升+硫代硫酸鈉100毫克/升+0.2毫克/升GA,附加蔗糖3%,瓊脂0.6%,PH5.8-5.9,光照1500勒克斯,溫度24℃。
- 增殖培養出來的叢生芽放入生根培養基1/2MS+NAA 0.5毫克/升,附加蔗糖2%,瓊脂0.55%,PH5.8-5.9,光照2000勒克斯。
- 生根後的豺皮樟試管苗移栽到大田進行煉苗培養,將試管苗掀去封口膜,在培養室中培養一周后從培養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養基,栽植於野外培養,選山坡地或梯田較好,土壤不能是冷土,選擇沙土地,深耕,栽植前施農家肥,栽植後使用噴霧器噴灑0.2%多菌靈。
- 觀賞價值
樹形緊湊整齊,枝葉茂密,樹皮呈鹿皮斑痕,頗為美麗,是良好園林綠化樹種。可作為庭蔭樹、行道樹、標本樹及風景林。
- 經濟價值
種子含脂肪油63-80%,可供工業用。葉、果可提芳香油。
- 藥用價值
根和葉入藥。味辛,性溫。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活血通經。治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痛經,胃痛,腹瀉,水腫。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