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氫試驗

測定微生物自含硫胺基酸(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或無機硫化物(inorganic sulfur compounds)等受質中產生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硫化氫試驗
  • 外文名: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
  • 類型:實驗
  • 領域:化學
  • 相關藥品:硫化氫
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結果分析,

實驗原理

微生物產生硫化氫之發酵途徑,主要有兩種。
途徑一:
硫化氫由培養基中蛋白質成份之半胱氨酸(cysteine)還原而產生。 蛋白質經微生物酵素分解,形成含硫之半胱氨酸,此胺基酸經半胱氨酸脫硫酵素(cysteine desulfurase)作用失去硫原子,而自水分子加入氫形成硫化氫。
途徑二:
硫化氫由無機硫化合物如硫代硫酸鹽(thiosulfate;S2O32-)、硫酸鹽(sulfate;SO42-)或亞硫酸鹽(sulfite;SO32-)等所產生,當培養基含硫代硫酸鈉時,有些微生物可將其還原為亞硫酸鹽,並釋出硫化氫。
本實驗使用SIM培養基,內含蛋白質與硫代硫酸鈉作為硫受質,另含硫酸銨亞鐵(ferrous ammonium sulfate;Fe(NH4)2SO4)作為硫化氫指示劑,(硫化氫為無色氣體,不易察覺,硫酸銨亞鐵之亞鐵離子可與硫化氫反應生成不溶性硫化亞鐵之黑色沉澱。)培養基含0.3﹪瓊脂使成半固體,以增強厭氧呼吸,亦可觀察微生物之運動性,如具運動性,則微生物生長沿接種線向四周擴散,使培養基呈混濁,如無運動力,則生長僅限於接種線。

實驗材料

菌種: Escherichia coli , Enterobacter aerogenes , Proteus vulgaris
培養基:SIM agar deep tube3支
器材:酒精燈、接種針

實驗步驟

將每支SIM agar deep tube分別標示接種菌及組別。
以無菌操作將各菌分別穿刺接種至培養基中。
將所有試管置於37℃下培養24-48小時。

結果分析

檢視所有SIM培養基,觀察接種線有無黑色產生,將結果記錄於表格中。
依觀察所見,判斷各菌是否具有產生硫化氫之能力。
觀察微生物是否沿接種線向四周擴散,並判斷其是否具運動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