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凇”是芒硝凝聚在草木的枝葉上而成的冰晶,為芒硝的結晶體,學名為“十水硫酸鈉Na2SO4·10H2O”,在一定的氣溫條件下方可結晶成此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硝凇
- 釋義:芒硝凝聚在枝葉上而成的冰晶
- 學名:十水硫酸鈉Na2SO4·10H2O
- 狀態:結晶
名稱由來,形成原因,主要構成,自然現象,
名稱由來
“硝凇”為何物?日常生活中沒有這個詞,是2007年年鹽池中的硝,大面積地長出了雪花狀的或者說松針狀的結晶體,鹽湖工人多少年了也沒見過,隨便起名為“硝凇”。生活在北國的人們,“雪凇”倒是常見,雖然當地沒有人這樣稱呼,但如果理解為“雪松”,也就是雪掛松枝,那一聽“硝凇”,也就蔚為壯觀地展現在眼前了。
形成原因
"硝凇"來源於大量芒硝結晶體。當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鹽湖水中的硫酸鈉結晶而出,就形成了"硝凇"。
主要構成
芒硝,中藥名。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精製而成的結晶體。主含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具有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之功效。常用於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等病症的治療;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自然現象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區以南2公里的運城鹽湖是世界上第三大硫酸納型的內陸湖泊,占地面積132平方公里,夏產鹽,冬產硝,是我國最大的無機鹽生產基地。2007年1月31日,在距山西省運城市區約兩公里的鹽池,約200畝硝池的硝埂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硝凇”。
2016年1月,受低溫影響,山西運城鹽湖中多個鹽池內出現“硝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