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鎮

硇洲鎮

硇洲鎮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該鎮是著名鮑魚產地。位於市東南海面上,是四面環海的孤島,湛江港航道出口要衝,與東海島毗鄰。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4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硇洲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
  • 所屬地區: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
  • 面積:56平方公里
  • 人口:4萬
  • 特點:鮑魚產地
概況,歷史沿革,名字由來,行政區劃,人口數據,交通運輸,歷史名人,旅遊資源,硇洲特產,硇洲鮑魚,大紅蟹,青龍蝦,

概況

盛產鮑魚、龍蝦、江瑤柱等,其中鮑魚馳名中外。農業主產水稻、甘蔗、花生。鄉鎮企業有網廠、冰廠、糖廠等。有宋皇城遺址、宋皇村、宋皇井、竇振彪墓、硇洲燈塔等古蹟。有馬鞍山“仙人梯”、那曼石林、南波河礁群等勝景和海石灘旅遊區。宋祥興元年(1278)宋帝昺避元兵,逃至硇洲島,曾升硇為翔龍縣。是清代福建水師提督、戰功赫赫的抗英名將竇振彪的出生地。
硇洲鎮

歷史沿革

建國初屬東硇特區,1950年改為硇洲區,1952年劃入雷東縣,1958年歸郊區稱硇洲分社,1983年復為區,1987年撤區建鎮。2009年由於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併為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為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硇洲鎮。

名字由來

硇洲古稱硭洲,宋末皇帝趙昺在島上登基。升格為翔龍縣後,始改硇洲。《宋史·二王紀》有載:“景炎二年三月(1277年)罡硇洲。四月,罡殂硇洲,眾立衛王昺為主,升硇洲為翔龍縣”。1275年,元軍揮師南下,攻破南宋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將臣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文武百官及十萬士卒,護送年僅11歲的宋端宗和其弟衛王趙昺,避元兵追殺,1277年3月,從東南沿海逃亡到硭洲島。宋端宗年幼體弱,疲於奔命,一路擔驚受怕,4月在島上病亡。喪事料理完畢,陸秀夫等眾臣擁8歲的趙昺為帝,史稱“宋帝昺”。趙昺即位,改元祥興、升硭洲為翔龍縣,並計畫安頓下來以圖復國。硭洲遍地是石頭,少帝昺便命士卒採石,築石牆,建行宮,並利用石頭作掩護抵抗元軍。古泛指遊牧民族為匈奴,眾臣以石頭可抵禦蒙古元軍之意,授意少帝昺下旨:“以石擊匈賜為硇”,把硭洲島改為硇洲島。祥興元年(1278年)元軍攻克雷州城,右丞相張世傑多次派兵攻打雷州府城,均失利,覺得硇洲這個小島,攻守都很困難,且孤立無援,不可久居,便與右丞相陸秀夫等相議,護少帝趙昺遷往新會崖山。最後血戰崖門,全軍覆滅,陸秀夫抱帝投海,苟延的南宋末代終結。硭洲雖改硇洲,但民間仍兩地名共用。高雷地區現存最早一本明朝萬曆年編纂的《高州府志》,《記事》中仍用硭洲地名。據說,直到清道光皇帝品嘗硇洲鮑魚後才欽定硭洲為硇洲,成為穩固地名。硇洲籍的廣東福建水師提督總兵竇振彪朝貢硇洲鰒魚(即鮑魚),道光吃後有如夢初醒之感,極為歡喜,遂問產地。竇回覆說產自硭洲,民間俗稱硇洲螺魚。又是硭洲又是硇洲把皇帝弄糊塗了,後方知是南宋趙昺帝立國的翔龍府,便欽旨把硭洲定為硇洲紀念宋皇。從此,歷代編纂的《辭源》及編著的史書,開始正式出現硇洲地名。由此推測,竇振彪貢鮑,道光定硇洲名,也許確有其事。“硇”字也成了中國漢字的獨特字,連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沒有北京、上海的地名組詞,竟獨一無二有一個硇洲地名條載。

行政區劃

轄宋皇、孟崗、譚北、北港、南港、紅衛、津前、淡水8個村委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1404
21832
19572
家庭戶戶數
8981
家庭戶總人口(總)
40982
家庭戶男
21581
家庭戶女
19401
0-14歲(總)
13565
0-14歲男
7393
0-14歲女
6172
15-64歲(總)
24762
15-64歲男
13019
15-64歲女
11743
65歲及以上(總)
3077
65歲及以上男
1420
65歲及以上女
165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9349

交通運輸

硇洲鎮有環島公路,有車渡及機輪直達東南碼頭。

歷史名人

竇振彪(1785—1850),字升堂, 吳川硇洲人(解放後劃歸湛江市郊區,《金門志》誤寫為”花縣人” ) . 出身於貧窮家庭,幼年父母早亡,後跟姑母養牛過活,十五歲隨舞獅班學武,十七歲到 洲都司府當差.由於能弓善射,熟習水性,得到上司器重, 編入水師當兵, 不久擢為都司府管帶. 一八一四年(嘉慶十九年) , 擢水師提標中軍守備, 一八一九年(嘉慶二十四年)升海口協中軍都司, 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升廣海寨游擊, 一八二六年(道光九年)署瓊州鎮總兵,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 由兩廣總督李鴻賓推薦,升任福建金門鎮總兵《吳川縣誌》引述的國史館列傳把升調金門鎮總兵的時間誤寫為”道光十五年”) .一八四一年升廣東水師提督, 同年調福建任水師提督. 一八五O年卒於任內. 享年六十有五.竇振彪一生, 經歷了嘉慶, 道光兩個朝代, 當時中國處於封建社會的末期, 清王朝已過”康乾盛世”而日漸腐敗. 統治階級驕奢淫逸, 廣大人民饑寒交迫, 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益尖銳, 盜賊四起, 社會動盪不安. 由於吏治腐敗, 經濟落後, 國防鬆弛, 給西方殖民主義者以可乘之機, 大量輸入鴉片, 掠奪中國的白銀, 毒害中國人民, 妄圖把偌大的中國變為它們的殖民地. 處此內憂外患的歷史環境中, 竇振彪以其裝備落後的水師, 積極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 為鞏固清王朝統治服務, 創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也為後世留下了一點精神財富.
竇振彪一生, 在緝盜安民, 平定叛亂, 曾協同馬濟勝平定台灣張丙滋事叛亂,抵抗英夷鴉片入侵, 維護國家民族利益, 鞏固滿清封建統治等方面, 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而他死後被清帝誥封為” 振威將軍” , 諡號武襄, 晉贈太子太保, 取銷生前一切處分. 為了紀念他的功績, 清政府除給他厚葬外, 還在他的故鄉----- 硇洲上街, 建起一座牢固的石牌坊-----宮保坊. 坊的兩側刻上一副盛讚其功績的對聯, 對的上聯曰: “麟閣功業萬里鯨鯢皆懾魄” , 下聯為: “ 羊碑思永八閩貔虎盡銘恩” . 梅錄雖不是他的故鄉, 但也建有紀念性的” 保宮第” 和立有腳踏石龜的御賜豐碑. “ 宮保第” 的遺址和碑石迄今仍然留存著.

旅遊資源

宋皇古蹟和遺風
宋末二王雖在硇洲時間不長,卻留下不少遺蹟。當地流傳一首民謠:“唐時硭洲島,宋末帝王都,幽境仙風在,不見宋王朝”,可見宋皇古蹟早已在民間傳揚。年代久遠,歷經滄桑,有的已蕩然無存,有的僅是殘留遺址,今尚存的有:宋皇村、赤馬村、宋皇井、宋皇碑、翔龍書院舊址等。這些古蹟是硇洲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這使“硇洲古韻”當之無愧成為湛江市八景之一。
宋二王的遺蹟,主要集中在宋皇村周圍。宋皇村位於硇洲鎮東3.5公里,今屬宋皇村委會。宋皇村是南宋末代王朝南逃的駐地,氣勢渾雄,風景秀麗,當年曾在這裡大建行宮和營房。據地方志所載,相隨到島上的朝臣、官兵、船民、宮女、太監達十萬之眾,遂“伐木建行宮……處之行朝草市,百官有司皆具,造軍屋三千餘間”,故名“宋皇村”,也叫“宋皇城”。宋皇村大多數古蹟已不存,僅留有古牆殘骸依稀可見。城牆北面橫向,殘長10米,殘寬5米,殘高0.8米,均用青石築壘,中間填土。南側的赤馬村,相傳是按馬的種類設定軍馬棚的地方,北稱赤馬,南稱錦馬,赤馬村名沿用至今。保存較好的是宋皇井,傳說宋二王剛到島上,淡水奇缺,人心恐慌,有一馬用前足扒地,冒出水來,味甘清淳,解決用水之困。井水終年不枯不竭,700多年一直為鄉民所用。村民紀念宋皇,立碑把井稱為“宋皇井”。供小皇帝趙昺讀書的翔龍書院,早已荒廢,唯有粵西唯一狀元林召棠書的“翔龍書院”石匾安在。宋皇村西南向有塊石碑,碑高1.5米,高1米,厚0.1米,呈灰黑色,石碑長期受風雨侵蝕,碑文模糊幾不可辨,俗稱“宋皇碑”,即宋端宗的墓碑。是否屬實,無從考究,但民間一直稱為“宋皇碑”,反映了人們對宋皇的懷念。
1945年廣州灣光復,湛江建市時,有關部門於1947年編著《湛江概況》一書,把宋皇村、湖光岩、南三越王祠列為湛江市三大名勝古蹟。當局曾廣徵社會各界名流意見,推選出湛江市十景,宋皇村是十景之一。很多文物古蹟,在極“左”年代和文革期間遭受破壞,實在可惜。
700多年來,硇洲古韻吸引不少名人墨客到島上懷古探勝、憑弔追思,留下大量詠吟宋皇遺事、遺蹟、遺風詩作。當中有明朝兵部給事郎、著名詩人吳國倫的《硇洲懷古》;清代吳川舉人,名馳百粵詩人李小岩的《硇洲》;民國時首任湛江市市長郭壽華的《硇洲憑弔》等,具有很高的文化、旅遊觀光價值。村民懷念忠烈,在宋皇村附近的西園、黃屋、那林三村,分別為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賢建廟塑像供奉,也是硇洲宋皇遺風的一大人文景觀 。
硇洲燈塔
硇洲燈塔位於硇洲島海拔81.6米的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這裡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劉耿陽曾登石塔作詩抒懷:“卓聳奇觀障碧川,勢吞寶麗與雲連。幾來高處拍頭望,撐起高涼半壁天”。
硇洲燈塔硇洲燈塔
189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強租廣州灣,出於他們軍事、經濟的目的,將原石塔拆掉,建起這座燈塔。硇洲燈塔歷時二年零二個月竣工,是世界目前僅有的二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燈塔之一。
硇洲燈塔高23米,底寬5米,頂寬4米,整個塔由麻石砌成。說“砌”,其實是不用泥漿而是一塊塊疊起來的,石塊與石塊之間非常吻合,渾然一體。塔身下方為正方形方墩,上方為圓錐體。塔的頂部是鼓圓凸出於塔身的燈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設一封閉式能轉動的托盤,內置水銀,承托著整個燈座架。座架由160多條弧形水晶三棱片鏡,組成一個直徑2米的圓而略扁的整體,座架兩邊各圓的中心相對處,裝有凸透鏡一片。在座架中央懸掛一盞400千瓦的螢光燈、座架由馬達帶動,以每12秒轉一周的速度,周而復始地旋轉。強大的光速通過水晶三稜鏡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後分別匯集在兩片凸透鏡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為26海里。
硇洲燈塔現為湛江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象倫敦和好望角的燈塔一樣,飲譽世界。
硇洲島全島面積56平方公里,最長10.7公里,最寬7.1公里;現在總人口約5萬人左右,耕地面積2.9萬畝。硇洲鎮政府設在硇洲島上,屬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轄。1996年10月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1999年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是我省唯一的海島型試點鎮。
硇洲島海域是我國一級漁港,海產資源極為豐富,名貴海產品達數十種之多。據說鮑魚、龍蝦曾經是朝廷貢品,馳名中外。這裡出產的石斑、馬蛟、魷魚、紅魚、對蝦、大蝦、紅蟹、花蟹等非常肥美。硇洲也是全國海珍品科技養殖示範基地,近幾年的漁業年總產量超過4萬噸,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包括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來硇洲島的遊客大多是從著美味海鮮而來的,硇洲島上的大小食肆生意興隆,在旅遊團中流傳著“一品硇洲龍蝦鮑魚,方知皇帝逍遙快活”的說法。
革命島上豪情洋溢
硇洲島是湛江港的前哨,控制進口航道要衝。因其位置極為重要,歷代都有重兵把守。法國、日本侵占廣州灣時,就先侵占和控制此島,天后宮前的硇洲水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位於津前村海岸的津前天后宮是離碼頭最近的一個景點,這是硇洲島歷史悠久而規模雄偉的一座古宮廟,始建於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於清代鹹豐六年(1856年)。天后宮坐東北向西南,臨南海,為磚木結構,有三進,進深6.7米,祀奉天后像,內有明代遺存下來的“海不揚波”匾額和鐵鐘、寶鼎等各種珍貴文物。硇洲人民有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鬥爭。解放海南島戰役打響時,我軍一部便是從這裡登船出征的。我軍指戰員和硇洲人民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無數先烈為了全中國的解放奉獻出寶貴的生命。天后宮里陳列了解放海南島的大批圖片。站在渡瓊戰役紀念雕像前,遠眺海上白帆點點,渡輪穿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讓人盪氣迴腸,天地間洋溢著崇高的愛國革命豪情。
文物島上古情悠悠
硇洲島上有許多名勝古蹟,其中就有南宋小朝廷的遺蹟。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宋景炎二年,帝欲往居占城,不果,遂駐石岡洲(現硇洲)。是年四月帝崩,衛王立,有黃龍見海中,升硇洲島為翔龍縣。”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進,南宋王朝君臣從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趙罡因驚嚇病亡,趙丙即位於今硇洲島。當年五月初一,有人報海面上有黃龍,遂改年號為“翔興”,升硇洲為翔龍縣,隸屬化州。不久,元兵殺到,陸、張二人又擁帝東逃到崖山。次年,元兵破崖山,陸秀夫抱帝投海,大宋皇朝從此滅亡。據說,當時海面浮屍10萬,場面異常慘烈。
明代著名詩人吳國倫詩詠之:一旅南巡瘴海邊,孤洲叢樾系樓船。從容卷土天難定,急難防元地屢遷。丹鳳未傳行在所,黃龍虛兆改初年。當時血戰潮痕在,長使英雄淚黯然。 短命的皇城歷史,給硇洲島留下了宋皇城遺址、宋皇井、宋皇碑、專供小皇帝讀書的翔龍書院等歷史古蹟,據說享有“東方一絕”盛譽的人龍舞就是從當時宋皇朝流傳下來的。
硇洲燈塔位於硇洲島海拔81.6米的馬鞍山上,是湛江市僅有兩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硇洲島至少在元代以前就已經有了燈塔。元代名儒劉耿陽曾登塔作詩,云:“卓聳奇觀障碧川,勢吞寶麗與雲連。幾來高處抬頭望,撐起高涼半壁天。”189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強租廣州灣,出於他們軍事、經濟的目的,將原石塔拆掉,建起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燈塔。燈塔修造歷時兩年零兩個月,是世界目前僅有的兩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燈塔之一。
硇洲燈塔高23米,底寬5米,頂寬4米,整個塔由麻石砌成。塔身下方為正方形方墩,上方為圓錐體。塔頂是鼓圓凸出於塔身的燈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設一封閉式能轉動的托盤,內置水銀,承托著整個燈座架。座架由160多條弧形水晶三稜鏡片,組成一個焦距2米的拋物面反射架體,座架兩邊各圓的中心相對處,裝有凸透鏡一片。在座架中央懸掛一盞400千瓦的螢光燈。座架由馬達帶動,以每12秒轉一周的速度,周而復始地旋轉。強大的光束通過水晶三稜鏡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後分別匯集在兩片凸透鏡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為26海里。
火山島上雄奇壯觀
據說硇洲島古名“石岡洲”,傳說是有兩隻蛙精在雷州灣東南海域作惡,於是觀世音咒移五行山的一座山峰,將其壓住,變成了今天的硇洲島。其實,硇洲島是50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島嶼,整個島嶼都是由玄武岩構成的盾形台地。環島海岸曲折,礁石密布。東南面有綿亘數公里的海石灘,亦稱那晏灘,灘邊怪石林立,奇景迷人。
站在那宴海邊,銀色的沙灘和一片怪石嶙峋的亂石林,構成了石灘的獨特景觀。海灘上的石頭,大小高矮不一,姿態萬千,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雄鷹展翅,有的像金猴摘果,有的似山羊飲水,有的似金雞報曉,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巧奪天工。亂石中秀女像,更是綿上添花,秀女塑像身材苗條,肌膚晶瑩雪白,面容慈祥,五官端正,高高的鼻樑,小小的櫻嘴,黑寶石般的眼睛凝視大海,慈祥的秀女像,充滿著關注和憂慮。
巨浪拍岸,陡峭的石壁雄偉壯觀。據專家說,那宴海石灘的成片大型柱狀玄武岩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為典型的火山玄武岩,其六角柱形的柱狀節理,是由於岩漿冷凝收縮而造成的裂縫,最為奇觀的是每個冷凝中心發生向三個方向的裂隙,它們之間的夾角約成120°,這樣就形成了正六邊形柱子。每個柱體直徑在50厘米左右,每邊長約40厘米,高達1—1.6米左右,整個陡崖像一根柱子挨著一根柱子,排列而成一幅巨大屏風,是自然界極為罕見的奇觀。
硇洲珊瑚礁海區位於硇洲島北部的鬥龍村,在離海岸線1公里的海底,存活著大面積的活體珊瑚礁,珊瑚礁五顏六色,形態萬千。在縱橫的礁石間隙里有貝、蟹、蝦、魚等種類的海洋生物,構成了壯麗多姿的北熱帶海底風光。
生態島上漁家休閒樂
硇洲島是中國南海原生態保存最好的火山島,被譽為中國南海的“香格里拉島”。經過調整產業結構和幾年來的努力奮鬥,現在硇洲鎮的農業已從種植甘蔗為主轉變為種植香蕉為主,在硇洲島上駕車穿行,車外古樹和藤蔓參生,一片熱帶雨林景象。
硇洲島那晏海灣南端的漁村—存亮村,臨海而建,一棟棟小洋樓展示著漁家的富裕。漁村生態保持良好,樓前房後到處是熱帶果樹,村子周圍是原生的木麻黃林和成片的野生仙人掌,村前海邊生長著高大的椰林。漁村兩面環海,村前是1200多米長的潔白沙灘,沙灘兩側布滿了二十多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黑色火山岩石,淺海處有火山岩石群,面積達幾百公傾。
近年來,隨著我市新農村的建設,在市、區旅遊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存亮村成立了“存亮灣漁村樂旅遊發展協會”,利用當地的資源,著力發展旅遊業,漁家樂搞的有聲有色。遊客們可以在存亮村的漁家旅館住下來,乘坐漁船出海捕魚,在存亮灣里暢遊,在漁家餐館品嘗生猛的海鮮,過一次真正的漁民生活。

硇洲特產

硇洲鮑魚

硇洲鮑魚之所以馳名遠近,飲譽五洲,成為這裡的名貴特產,應歸功於自然偉力。在冰川紀元末,經過喜瑪拉雅造山運動而使硇洲離開大陸板塊,沿海岸卻是岩洞疊起,礁叢遍布,浮藻繁茂,水清波恬,海水溫度適中,鹹度處於2波美,給鮑魚營造了一個極其良好的生長環境。
硇洲沿海,是一個龐大的天然鮑魚場,它分布的面積方圓五、六千畝。一年中,夏、秋兩季為捕鮑期,但采捕旺季乃為5月和6月。硇洲人捕鮑很有經驗,他們掌握鮑的晝息夜遊、棲岩居礁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當他們駕舟捕鮑的時候,便全副武裝;頭戴防水鏡,手執長鐵鉤,躍入海里,潛游水底,循蹤礁叢,鉤采岩縫,辛勤付出,換來肥鮑筐筐。

大紅蟹

硇洲特產大紅蟹,是一種程花紅色的大蟹,每隻約重500--1500克,蟹肉嫩口爽嘴、蟹糕清甜、具有高蛋白及含有高鈣、鐵、鋅等營養成分。四季盛產,價格約為50-100元/千克。

青龍蝦

硇洲特產青龍蝦有很高的食療作用。肉味甘鹹、清嫩爽口、性溫,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價廉物美,一年四季盛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