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七(寥科植物金線草的塊根)

硃砂七(寥科植物金線草的塊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藥為寥科植物金線草(Antenoron filiforme)的塊根,因其根莖呈硃砂色,故得此名。

【別名】 黃藥子、蕎饅頭、硃砂蓮[西北]、紅藥子[北京]、雄黃連[湖北、湖南]、猴血七、血三七[陝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硃砂七
  • 拉丁學名:Polygonum cillinerve (Nakai)Ohwi [P. multiflorum Thunb. var. cillinerve (Nakai)Steward]
  • 別稱:黃藥子、蕎饅頭、硃砂蓮[西北]、紅藥子[北京]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蓼科目
  • :蓼科
  • 分布區域:盤龍、板倉、陽日、馬灣
  • 功能:活血止血;理氣止痛
  • 來源:金線草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毒性,性味,功能主治,藥理作用,注意,備註,摘錄,

形態特徵

金線草為多年生草本。高刃—l叨厘米。其根狀莖粗壯,呈結節狀。葉互生,橢圓形,兩面部有棕色斑點;葉柄被有長糙伏毛;具筒狀膜質托葉鞘。花序穗狀。7~9月開紅色小花,8~11月結卵圓形的瘦果。
薯莨,藤本,粗壯,長可達20m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紅色,乾後紫黑色,直徑大的可達20cm以上。莖綠色,無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長2-6cm;葉片革質或近革質,長橢圓形至卵形,或為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5-20cm,寬2-14cm,先端漸尖或驟不,基部圓形,有時呈三角狀缺廖,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麵粉綠色;基出脈3-5網脈明顯。雄花序重穗狀,通常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2-14cm,或更長;‘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長約2mm,內輪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雌花外輪花被片較內輪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狀扁圓形,長1.8-3.5cm,寬2.5-5.5cm;種子著生在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硃砂七

分布範圍

分布於盤龍、板倉、陽日、馬灣、紅坪、古水等地。生長於海拔600—1800米的山坡林下草叢中。
朱脈蓼朱脈蓼

主要價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化學成分

含大黃素苷等結合性蒽醌1.61%、硃砂蓮甲素1.34%、硃砂蓮乙素0.28%、土大黃苷及鞣質,尚還有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酚和大黃酸。塊莖主要含縮合鞣質及甙類,已分離得到酚性糖甙如3,4二羥基苯乙醇葡萄糖甙。

毒性

小鼠皮下注射煎劑,半數致死量為68.8±9.1g/kg。醇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苦;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主咳血;咯血;嘔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熱毒血痢;水瀉;關節痛;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外傷出血。

藥理作用

其中所含之硃砂蓮甲素(即大黃素)、硃砂蓮乙素用試管法雙倍順序稀釋,最後滴入菌液轉種平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弗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作用硃砂蓮水浸液對多種呼吸道及腸道病毒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 硃砂七抗腫瘤作用 ①硃砂七總蒽醌在體內對H_(22)和EAC小鼠具有效的抑制作用。②硃砂七總蒽醌能有效抑制HL-60細胞增殖,將細胞阻滯於G_2/M期,誘導其凋亡;Bcl-2和Bax則不參與其誘導細胞凋亡過程。

注意

孕婦慎服。

備註

服藥後少數病人有腹脹、噁心、嘔吐、手麻等反應,用量過大還有頭暈反應。輕者不需停藥,會自行消失,也不需作特殊處理。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