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關山道中》是清代詞人宋琬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極寫險惡、艱難的關山道路,給人以清峻峭拔之感;下片寫半紫半紅的山樹,陰崖間殘存的白雪,叮咚作響的流泉,以及千騎夜行的場面,組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山水畫。此詞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熔詞情畫意於一爐,更平添了幾分感人的力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破陣子·關山道中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宋琬
- 作品出處:《二鄉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破陣子·關山道中1
拔地千盤深黑2,插天一線青冥3。行旅遠從魚貫入4,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紅山樹,如歌如哭泉聲5。六月陰崖殘雪在,千騎宵征畫角清6,丹青似李成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破陣子:又名“破陣樂”“十拍子”。 唐教坊曲名,出自《破陣樂》,後用作詞調名。上、下片各五句,共六十二字。各第二、四、五句押韻,均用平聲韻。關山:在陝西隴縣西。
2.拔地:高山拔地而起。千盤:指山路盤旋而上,千迴百轉。深黑:形容山高林密,十分陰暗。
3.插天:兩山之間只露一線天,看起來就像這線天是硬插到山中間似的。青冥(míng):青灰色,形容天空的顏色,也指天。
4.魚貫:這裡是說山路或關卡很窄狹,旅客一個接一個通過,如同游魚前後相貫。
5.“如歌”句:《隴頭歌》:“隴頭流水,流離四下。......登高望遠,涕零雙墮。”又:“隴頭流水,鳴聲幽咽。”此活用其意,以切關山情景。
6.千騎:泛指大隊騎兵。畫角:彩飾的號角,此指號角聲。
7.丹青: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李成:字鹹熙,號營丘,宋太祖開寶年間(968年—976年)進士,做過光祿丞,琴棋詩畫俱長,所作山水,煙景萬狀,為世所珍,有《關山圖》。
白話譯文
關山拔地而起,盤旋高空,峽谷幽黑高深,兩山對峙,露出一線青空。行人、旅客很遠就要魚貫而入,牧民、樵夫們深穿陡峭山峰,如在虎穴而行,秋月高高懸掛半空。
經霜的樹木半紫半紅,如歌如泣的泉聲融入空中。炎熱的六月,陰崖上殘雪猶在,千軍萬馬夜晚行軍,號角淒清,仿佛李成《關山圖》中所畫的情景。
創作背景
宋琬於順治十一年(1655年)赴任隴西兵備道,途經秦隴交界的“關山道中”,耳聞目睹關山地帶的奇泉險山,便寫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寫行旅途中所見關山險阻的情景。詞的上片主要寫關山古道之險峻,下片寫關山道中如畫的景色。全詞通過對山、路、人、月、樹、泉、雪等的有聲有色的具體描繪,滲透出行旅之人的淡淡的惆悵情緒,構成一幅頗有意境的山水畫。
“拔地千盤深黑,插天一線青冥。”首先,作者以山、路、天的景狀互為參照,寫出關山道路的奇險。高山拔地而起,山路盤旋而上,千迴百折,山上叢林深密,十分陰暗。此時,使人忽然產生一種幻覺,由於兩山之間只露一線青天,看起來就好象這一線天是硬插到山中間似的。此種幻覺,人在深山大谷中走時常會產生,比如面臨幽深的河谷,有時會猛然覺得水靜止不動了,而岸邊的山卻奔走起來。“行旅遠從魚貫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這裡借寫旅人的行態表現關山路的幽深狹窄。旅人們一個接一個地相從,低著頭進入關卡,如同游魚前後相貫一樣。這形象很逼肖,人們顯得非常緊張,屏著呼吸,一個緊跟一個地走,兩側高大陡直的峭壁給人以沉重的壓迫感。而樵夫牧人走入另一條深不可測的峽谷,谷內陰森可怖,在旅客看來,那就很象是去入虎穴。兩句中間“遠”和“深”的修飾詞,恰當地表現出幽谷的深遠。走出一段深谷後,人們不禁鬆了一口氣,只見一輪明朗的秋日高掛在逐漸暗淡下來的天空上,頓感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流入心頭。
“半紫半紅山樹,如歌如哭泉聲。”在日暮時分,落霞把對面山上的樹木映照得半紅半紫,不知什麼地方傳來一股泉聲的鳴響,在疲憊困頓的旅人聽來,這聲音如泣如訴,仿佛寄託著無盡的憂思旅愁。北朝民歌《隴頭歌》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這裡活用其意,以切關山情景。一般行者,越是走到日暮時,宿處無著,越是容易引起流落天涯悲涼感覺,所以這裡寫山樹的色彩,寫清泉的音響,是景中有情的。“六月陰崖殘雪在,千騎宵征畫角清,丹青似李成”。一番低頭沉吟之後,又一次抬頭遠望,只見背陰的山崖上殘留著隔年的積雪,在最後的霞光中閃閃發亮,這時號角聲清越地傳來,走成一條龍的騎兵進入夜行軍了,作者忽然有所感悟,這景象真與山水畫家李成《關山圖》的意境相似。這幾句寫得有聲有色。白居易詩有“畫角三聲刁斗晚”。詞的結尾給讀者留下朦朧的畫面,其深長的韻味,就如畫角的清音,繚繞不絕,令人回味。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董蒼水:(此詞)如新箏乍調,雛鶯初囀,尖佻新艷(《清代詞學概論》)。
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段曉華、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龔嵐《清詞三百首詳註》:此詞筆墨酣暢挺拔,雄渾深遠。刻劃山道險峻之狀,形容簡潔生動。寫關山特殊風貌景致,亦如在眼前。月下關山,山樹、鳴泉、殘雪、角聲,由近及遠,奇麗如畫。
作者簡介
宋琬(1614—1674年),清初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漢族,萊陽(今屬山東)人。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台道。族子因宿憾,誣其與聞逆謀,下獄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吳、越間,尋起四川按察使。琬詩入杜、韓之室,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鄉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