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

為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而實施的進攻戰役。又稱海上破交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
  • 外文名:campaign of wrecking 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海上進攻戰役的重要樣式。可分為遠洋破交戰役、近海破交戰役和沿岸破交戰役。目的是大量毀傷敵運輸艦船或護航艦隻、破壞或封鎖敵裝卸港口和海軍基地,擾亂、阻斷敵海上交通,為奪取海上作戰及戰爭勝利創造條件。
破壞對方海上交通線的作戰,早在奴隸社會就已出現。公元前31年,在羅馬內戰中,屋大維艦隊襲擊安東尼海上交通線,為奪取亞克興海戰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17世紀發生的三次英荷戰爭,使破壞海上交通線的方法、手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破交行動不僅打擊敵運輸艦船和裝卸港口,更注重通過海上決戰消滅敵方的護航艦隊,將敵方海軍艦船和商船封鎖在港內,以期達到切斷敵方海上交通線的目的。進入20世紀,隨著商品生產、海外貿易和海軍兵力兵器的發展,海上交通線鬥爭的規模擴大,出現了現代的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海軍採用與敵護航兵力決戰和遠距離封鎖的方法,破壞德國海上交通線;1917年,德國海軍實施無限制潛艇戰,破壞協約國的海上交通線,都具有現代海上破交戰役的特徵,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上運輸量急劇增加,海上破交戰役規模進一步擴大。1942年,德國對英國駛往蘇聯的配有重兵掩護的護航運輸隊實施海上破交戰役,使之遭到重大損失,迫使由英國駛往蘇聯北方港口的航線暫時停航;美國海軍也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破壞日軍的海上運輸線的戰役。兩次世界大戰中,海上破交戰役貫穿於戰爭的整個過程,行動遍及各主要海洋戰區,作戰雙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廣泛使用潛艇攻擊、航空兵襲擊、水面艦艇截擊和水雷封鎖等手段,阻斷對方海上物資運輸和軍需補給,限制對方兵力機動,力圖為奪取戰爭勝利創造條件。戰後,各國對破壞海上交通線作戰仍十分重視。在歷次局部戰爭中,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仍然是重要的進攻戰役樣式。1982年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英國始終把破壞阿根廷本土至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的海上交通運輸作為重要作戰目標,使用核動力潛艇實施海上封鎖,切斷阿軍補給,致使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守軍一開戰就處於孤立境地,從而奠定了英軍取勝的基礎。
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通常處於主動進攻地位;作戰空間寬廣,持續時間長,指揮協同複雜;戰役行動受有關國際公約和海戰法規的制約。基本要求:①周密組織偵察,及時、全面掌握敵海上交通線結構、運輸系統和行動規律,海上保交體制和防禦能力,海上輸送企圖、輸送方法,輸送編成與隊形,航行路線與航行時間等情況,精心選擇作戰目標和海區。②有重點地配置兵力兵器,集中主要兵力於戰役主要方向,形成局部優勢,對主要作戰對象實施重點突擊,同時在次要作戰方向上實施輔助突擊。③採用多種手段,實施綜合破交作戰。集中攻擊與小兵力群破襲相結合,打擊海上運輸艦船、掩護兵力與突擊裝卸港口相結合。④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偽裝隱蔽,力爭達成戰役突然性。
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通常由海軍兵力單獨組織實施,有時也可與其他軍種聯合實施。基本方法:①根據敵海上交通線結構、運輸行動和海區情況,上級意圖、破交手段、作戰能力等,確定海上破交戰役的目標、方向和戰役重心,周密制定海上破交戰役計畫。②毀傷、攔截或俘獲海上航渡的敵運輸艦船。③打擊敵警戒、伴隨護航和區域掩護兵力。④襲擊和占領敵裝卸港口,摧毀在港內停泊的敵運輸艦船及集結待運的部隊和物資。⑤封鎖敵海上交通運輸必經的航道和海峽。⑥遠洋破交戰役,應根據戰爭中總的戰略形勢統籌計畫,與盟國海軍兵力聯合實施。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破壞海上交通線戰役的地位作用將進一步提高,諸軍種、兵種一體化破交成為主要方式,突擊裝卸港將成為戰役的重要環節,作戰進程加快,持續時間相對縮短,爭奪制海權的鬥爭將更加激烈。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