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線鬥爭

交通線鬥爭是為保證戰時交通運輸安全和達成作戰目的,交戰雙方爭奪交通線控制權所進行的軍事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通線鬥爭
  • 類型:軍事術語
作戰行動的組成部分。主要方式有破壞反破壞、封鎖反封鎖、占領與反占領。
古代戰爭的交通線鬥爭主要表現為阻斷道路、爭奪要道和保護補給線等。公元前260年,中國戰國後期的秦趙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戰中,秦軍出兵斷趙軍歸路,阻其援兵,斷其糧道。1618~1648年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與瑞士軍隊對瓦爾梯林隘口通道進行了多次爭奪。1649年、1656年和1657年,土耳其軍隊為保護通向克里特島的補給線,同威尼斯艦隊在達達尼爾海峽進行了三次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參戰國開始使用飛機轟炸和布雷封鎖等手段破壞敵方交通線,潛艇也開始成為海上交通線鬥爭的重要工具。同時,以保護己方運輸船隻安全的大型護航艦隊也隨之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通線鬥爭的手段更加多樣,航空兵、空降兵、炮兵、水面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等,都被用於交通線的破壞或防護,以爭奪交通線為目的的專門戰役開始出現。1940年8月~1941年1月,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向日偽軍發動了一次以斬斷交通為主要目的的大規模破襲戰役,即“百團大戰”。此次戰役重點摧毀日軍占領的華北交通幹線正太鐵路(今石家莊—太原),粉碎了日軍繼續向西推進的企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多次局部戰爭中,交通線鬥爭更加廣泛而激烈。如韓戰期間,美軍遠東空軍出動飛機25.58萬餘架次,襲擊朝鮮北部交通線。為保持交通線的暢通,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運用防護、搶修、搶建和搶運等多種手段,同美軍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套用電子技術、雷射制導技術、隱身技術等高技術的武器裝備破壞交通線。在戰略空襲階段,通過大規模空襲和地面封鎖,使伊拉克通往科威特、約旦的所有鐵路、公路交通均被切斷,全國2/3的橋樑被炸壞,交通線處於癱瘓狀態。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運用長時間、高強度、大規模空襲等手段,炸毀了南聯盟12條鐵路、50多座橋樑、5條公路幹線、5個民用機場等多處交通設施。
控制交通線的手段主要有:①空中突擊。組織空中戰役,對敵後交通線和其他交通目標,進行系統轟炸,割斷其前後方聯繫;集中使用航空兵力,對某一地區或某一交通線的咽喉地段進行重點破壞,使之難以修復和運用。②水上封鎖。包括以潛艇、軍艦、飛機等封鎖港口、海岸、海峽、內河入海口和海洋航線,對通過船隻實施攻擊;對港口、海岸和內河航道進行布雷或沉船,阻斷運輸等。③地面(空降)襲擊或占領。即使用空降兵、特種部隊和特工人員對敵後交通線進行騷擾性襲擊、破壞,或組織專門地面戰役,對某一重點交通線進行封鎖和占領等。④電子干擾。運用電子干擾技術,造成敵方通信和監測預警系統失靈,以利對交通重點目標實施準確攻擊。⑤遮斷交通。拆除或破壞棄守地域內的交通設施,以阻滯敵方利用。
反控制交通線手段主要有:①組織爭奪交通線。使用各軍種、兵種的兵力兵器,採取各種戰術手段,打破敵對交通線的封鎖,奪取被敵占領的交通線,粉碎敵破壞交通線的計畫。②進行交通線防護。組織各種防護力量,擔負交通線、重點目標的防禦和警戒;對重要的交通設施進行偽裝、疏散、隱蔽、工程加固;以電子對抗干擾敵方制導武器對交通目標的襲擊。③組織搶修、搶建。包括組織、部署搶修、搶建力量,制定搶修方案和準備搶修物資器材,快速修復被破壞的交通線,搶建新線和交通備用設施等。④組織搶運。綜合運用各種運輸方式,採取各種措施組織搶運快運,搞好裝載、運行、卸載三個環節的銜接,加強運輸、搶修、防護力量的協同配合,充分利用未被破壞的和已修復的交通線,包括迂迴線和隱蔽航線,搶運作戰人員和物資。
隨著高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套用,各種尖端武器的出現,未來戰爭中,交通線鬥爭將更加激烈複雜,鬥爭方式方法將更加多樣,手段更加先進,各國將綜合使用兵力、兵器破壞敵方交通線;注重強調運用國家整體力量,實行軍民聯防,重點防衛,並採用高技術,研製高效、輕便、多功能的交通搶修、防護器材、機具和材料,保衛交通線安全,提高交通線的搶修、搶運能力和交通設施的生存能力。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