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守海峽水道作戰

海軍兵力單獨或與陸軍、空軍等兵力協同,在指定海峽水道及其附近海區進行的防禦戰鬥。通常是封鎖、抗登入、保護或破壞敵海上交通線等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阻止敵方艦艇突破海峽水道,封鎖敵交通線,殲滅敵有生力量或遲滯敵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扼守海峽水道作戰
  • 外文名:strait and channel holding-out battle
抗擊敵方進攻兵力突破或奪取己方海峽、水道的防禦作戰。多屬於抗登入作戰或支援瀕海陸軍作戰的組成部分。由陸海空三軍聯合實施。海峽防禦體系由預設的水雷障礙、防潛配系和岸防兵力組成。通常依託島岸,以陣地扼守為主,輔以其他海軍機
海峽水道歷來具有重要軍事意義,扼守海峽水道戰鬥是海軍的傳統戰鬥樣式之一。公元前480年的薩拉米斯海戰,希臘艦隊布陣于海峽水道的最窄處,限敵機動,適時反擊,戰勝了具有數量優勢的波斯艦隊。1704年,英軍占領直布羅陀要塞,以艦艇和岸炮控制了由大西洋進出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羅陀海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和水雷武器得到廣泛運用,構築雷炮陣地成為扼守海峽水道的重要方法。為了阻止德國潛艇的進攻,協約國在多佛爾海峽等處設定了防潛攔阻網和水面艦艇反潛巡邏區,阻截和打擊企圖通過海峽的德軍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扼守海峽水道戰鬥運用更加廣泛,並力求綜合運用水面艦艇、海軍航空兵、雷炮陣地及其他障礙體系扼守控制。戰後,扼守海峽水道戰鬥,主要發生在封鎖戰役中,重點是在海峽水道攔截、臨檢、拿捕敵運輸艦船。隨著遠程偵察探測系統和反艦飛彈的廣泛運用,阻止和打擊敵水面艦艇易於實現,扼守海峽水道的主要打擊對象為潛艇,並採取在重要海峽設定聲吶監視站、組織立體反潛巡邏、使用新型反潛障礙等措施。
海峽水道較狹窄,可通行的航道數量有限,便於布設各種水中障礙,並能得到岸防火力的掩護;敵方有選擇突破方向、時間和方法的主動權;圍繞海峽水道的局部制空權、制海權及制信息權的爭奪異常激烈。基本要求:①確立長期扼守、積極防禦的作戰思想。②加強戰場建設,不斷完善偵察預警、防空、反潛、反水面艦艇和防核化生武器襲擊及防遠程精確火力突擊的立體配系。③科學組織水中障礙、岸防火力、海空機動兵力的有機配合,合理區分任務,形成整體合力。④嚴密組織防護,加強偽裝、工程、後勤、裝備等各種保障,提高己方防禦陣地的生存能力。
扼守海峽水道戰鬥,通常在上級意圖和統一計畫下,由海軍艦隊或委託艦艇支隊指揮員組織,實施統一指揮。戰鬥準備,通常將參戰兵力編成先遣突擊群、障礙設定隊、主要突擊群、輔助突擊群、保障隊和預備隊,並嚴密組織協同;組織及時而不間斷的偵察,正確判斷情況,適時展開兵力和布設水中障礙。戰鬥實施,須及時查明敵方企圖突破海峽水道的艦艇編隊情況,選擇有利時機和海域對敵實施預先突擊,並加強對水中障礙的掩護;當敵進入己方預設陣地時,集中兵力實施突擊,予敵以殲滅性打擊。為了阻止敵潛艇突破,需有針對性地設定監視系統和反潛障礙,加強反潛巡邏,及時組織反潛兵力搜尋和攻擊。
未來扼守海峽水道戰鬥,其戰鬥開始線將前推,對敵潛艇、水面艦艇等兵力的遠程偵察監視,對敵飛機、飛彈等突擊兵力的遠程預警將成為戰鬥的首要環節;及時進行兵力和火力機動,對敵實施非接觸火力的打擊將成為戰鬥的先導;制信息權的爭奪將異常激烈,信息對抗將貫穿戰鬥的全過程;傳統的障礙配系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防禦陣地將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威脅,加強對敵遠程精確火力打擊的防護,對戰鬥的勝利將具有重要意義。
動兵力的海上作戰,以阻止和粉碎敵方進攻。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