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龍屬(marsh, 1891) 是近蜥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早侏羅紀的北美洲。砂龍屬(Ammosaurus)動物體長約有4米長,但較其它蜥腳形亞目的恐龍細少。它可以雙足或四足行走,而且可能是雜食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砂龍屬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晰臀目
- 科:近蜥龍科
命名,分類,化石發現,
命名
砂龍的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ammos”而來,意即“砂地”,是指發現它的砂岩及它所生活的環境。其下有一種,學名是“A. major”,這樣命名是因它較它原先被分類的近蜥龍大。著名的美國古生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於1889年創造了這個種名。
1891年,馬什為這種恐龍另開了一個砂龍屬;而在1892年,他為另一種恐龍(Ammosaurus solus)命名,但科學家都認為這種恐龍其實是砂龍的異名。
分類
馬什原先描述砂龍(Ammosaurus major)為“Anchisaurus major”,在兩年後則將它移入新創的屬中。然而一些研究卻指砂龍及近蜥龍是同一動物。其他科學家則建議保有這兩個屬,基於它們之間在盆骨及後肢的構造不同,而視它們為姊妹分類。
化石發現
砂龍的化石原先是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紐瓦克超群中的波特蘭地層。這個地層保存著早侏羅紀的普連斯巴奇階至托阿爾階濕潤及乾燥季節的不毛環境,距今約為一億九千萬到一億七千六百萬年。
首先發現的標本是在砂岩礦場中被發現,這些砂岩是用作建築南曼徹斯特大橋(South Manchester Bridge)。事實上,完模標本是由礦場工人所發現。不幸地它只有骨骼的後半部,而前半部的骨骼經已被用作建橋之用。於1969年,這條橋被拆卸,而部份砂龍的化石亦被起回。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完整骨骼亦在康乃狄克州被發現,但卻都是沒有頭顱骨。
康乃狄克州的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