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蜥龍

近蜥龍

近蜥龍是一種極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腳類恐龍。1973年,貴州省108地質小隊,自貴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國近蜥龍(兀龍)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近乎完全的頭骨部份。經過研究估算,這種恐龍大約1.7公尺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近蜥龍
  • 拉丁學名:anchisaurus
  • 別稱:安琪龍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型亞目
  • :近蜥龍
基本信息,分布範圍,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chinese )→ 近蜥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兀龍| 安琪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 anchi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 ang-kee-sawr-us
含義( meaning )→ 近蜥龍 anchisaurus --原意是"near lizard" --接近蜥龍
兀龍 gyposaurus --原意是格里芬=[希神]獅身鷹首獸神話中的野獸,有鷹的頭和翅膀及獅子的身體
近蜥龍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prosauropoda 原蜥腳類
屬( genus )→ anchisaurus 近蜥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a. polyzelus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a. major marsh,1889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a. capensis =massospondylus carinatus
a. colurus=a. polyzelus
a. sinensis= "gyposaurus" sinensis
a. solus=ammosaurus major
兀龍[被取消]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prosauropoda 原蜥腳類
屬( genus )→ griphosaurus 兀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g. problematicus= 石板始祖鳥 a. lithographica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g. longicaudatus= 石板始祖鳥 a. lithographica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侏羅紀早期 pliensbachian to toarcian
分布( found in )→ 美國 | 南非 | 中國貴州地區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1.7--2米
推測體重( mass )→ 200-250公斤
近蜥龍發現者( discoverer )→ marsh,1885
近蜥龍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marsh,1885
兀龍發現者( discoverer )→ wagner,1862
兀龍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wagner,1862

分布範圍

兀龍,原來是在1911年broom根據南非洲orange free省,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化石所命名的。這個恐龍屬到1976年,經過galton與cluver重新描述,他們注意到其實該化石與發掘自北美洲更早期命名的近蜥龍完全相似,因而被近蜥龍這一屬名取而代之。

形態特徵

近蜥龍長著一個近似於三角形的腦袋,一個細長的鼻腔。它的牙齒呈鑽石形,似乎很適合於取食樹葉。近蜥龍的脖子、身體和尾巴都顯得比較長,它那又長又窄的前肢掌上長著帶有大爪子能彎曲的大拇指,其上的爪子很可能是用來挖掘植物的地下根莖的。近蜥龍的前肢長度只有後肢長度的1/3,所以,它很可能像板龍一樣,平時大部分時間裡用四足行走,但是能夠靠後肢站立以便夠著食物
近蜥龍的頭部跟它的頸部、背部以及尾巴的長度比起來,顯得非常小。它的頭部狹長,而且頭頂要比板龍等恐龍的頭頂扁平得多。近蜥龍的前額部分的斜面也相對較為平緩。它的上下頜長滿了牙齒,這些牙齒像鑽石一樣,這也暗示著近蜥龍是草食性恐龍。目前,關於近蜥龍是否存在臉頰還有爭議:有的古生物學家認為近蜥龍不存在臉頰,這樣有利於它攝取和大口吞食食物;而認為近蜥龍存在臉頰的主要證據來源於解剖學,臉頰的存在方便近蜥龍留住食物進行咀嚼。

生活習性

在侏羅紀早期,近蜥龍生活的地區氣候溫暖,它在湖邊活動並尋找食物。在氣候較乾燥時,湖的邊緣會露出淤泥,近蜥龍從上面經過時就會留下足跡,這些足跡被泥沙迅速掩埋之後就可能形成足跡化石。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足跡化石可以得知,當時與近蜥龍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有不具備攻擊性的鳥腳類恐龍和肉食性的獸腳類恐龍。真正對它構成威脅的便是那些大型的獸腳類恐龍。近蜥龍一旦遇到它們,它可能就會依靠後肢急忙走開,如果實在躲閃不開,它就只能依靠它的大爪奮力一搏了。
近蜥龍前端的沉重身體使得它在行走時不得不往前傾。從它的頸部、身軀以及發育良好的前肢可以看出,這種恐龍通常都是以四肢行走,短而強健的前肢會支撐著胸部、頸部和頭部,而且它在四足行走時,會把前肢拇指的爪提起,以免與地面摩擦受損。有時,近蜥龍也會以兩足行走。近蜥龍在吃東西時,會把身體直立起來,結構堅實的骨盆將身體前端的重量轉移到後肢和尾巴部分,以三角架的形式支撐身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