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黃鎮

石黃鎮

民國20年,始建石黃鄉,駐地石黃場。1992年合併石黃、雙豐兩個鄉建石黃鎮至今。該鎮地處忠縣西北部,長江北岸,東徑107°48′46″至108°53′10″,北緯30°27′17″至30°33′42″。東鄰忠縣官壩鎮,南接三匯鎮,西與梁平縣大觀鎮和忠縣金雞鎮毗鄰,北與梁平縣柏家鎮相接,幅員面積55平方千米。海拔258-634.8米,屬巴渝東北弧群平行嶺谷的淺丘區,地形較開闊,易於耕作。地質岩層主要是侏羅系蓬萊鎮母岩,兼有部分遂寧組和沙溪廟組岩層,紅棕紫泥土壤遍布境內,土質條件較好。境內年平均氣溫15.8℃,年平均降水量122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327.5小時,無霜期311天,春季氣溫不穩定,秋季降雨較突出,常有低溫寒潮和高溫伏旱,間有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黃鎮
  • 外文名稱:shi huang
  • 別名:石黃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忠縣
  • 下轄地區:石黃村、高嶺村等
  • 政府駐地:重慶市忠縣石黃鎮石黃場1號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4309
  • 地理位置:忠縣西北部,長江北岸
  • 面積:55平方千米 
  • 人口:9921人(2017) 
  • 氣候條件:春季氣溫不穩定,秋季降雨較突出
  • 著名景點:石門橋
  • 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重慶市火車北站
  • 車牌代碼:渝F
人力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歷史人物,成世發,蔣選貴,張光平,藍富國,胡發林,常成凡,成守英,方仁發,

人力資源

總人口9921人(2017)。
2009年未總人口17358人,其中農業人口15761人;總勞動力9819人,其中男勞動力5419人,女勞動力4400人;外出務工人數7612人,外出務工經濟收入3650萬元。
重慶市忠縣石黃鎮

農村經濟

2009年未耕地面積1144公頃,林地面積1820公頃,森林覆蓋率33.09%;2009年未農業總產值5901萬元,農業增加值3842萬元;糧食總產量8617噸,其中水稻781公頃, 5587噸;小麥158公頃,426噸;玉米172公頃,863噸;蔬菜332公頃,6285噸。肉類總產量1231噸;年未出欄生豬16961頭,存欄11285頭;牛出欄380頭,存欄971頭;山羊出欄1704頭,存欄1539頭;雞出欄58685隻,存欄51992隻;鴨出欄45130隻,存欄21000隻;水產品182噸。

特色產業

生豬產業:全鎮規模養豬場達38個,其中1000頭以上10個,500頭以上7個,具備年出欄4萬頭的規模。
撐綠竹產業:著力打造“萬畝撐綠竹示範片”,現有撐綠竹13828畝。
蠶桑業:全鎮原有桑園面積5000畝,新育苗150畝、定植桑園1500畝,達到6500畝桑園的規模,全年發蠶種2000。
大豆 : 發展“渝豆一號”大豆3000畝,產優質大豆500噸。

基礎設施建設

全鎮52個村(居委)小組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里程達148.5公里,硬化公路34.5公里。雙龍村、六合村、高嶺村、石黃村人畜飲水工程基本完成。全鎮現有小二型水庫3座,山坪塘215口,總蓄水量216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4800畝。集鎮有日供水100噸水廠一座,供水主管網50公里,可滿足6000人用水,自來水入戶率70%。150人的生態移民戶正抓緊實施移民安置點的房屋主體建設。
全鎮現種齊種好街道步行街綠化樹160餘株、安裝場鎮路燈80盞、鋪設人行地板磚1350平方米、完成了場鎮電網改造1000米。投資230萬元的鎮衛生院竣工投入使用;投資80萬元的綜合文化廣場、文化站已投入使用;三勝村、六合村公共衛生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雙龍村、石黃村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新建及石鯉村、桂艷村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整修已竣工投入使用。安裝用活4個黨員遠程現代教育點。

社會事業

全鎮有中心校1所,村小4所,幼稚園6所,擁有幼兒班9個,幼兒200人,國小班15個,在校學生581人。共有教職工57人。鎮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10個,有病床20張,醫務人員28人。綜合文化站1個。

歷史人物

成世發

男,漢族,生於1928年8月27日,石黃鎮高嶺村人。1949年8月參加新青社,195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參加青訓班學習;1950年2月至1950年6月,參加征糧剿匪工作;先後人任官壩區文教助理、萬縣市第二康復醫院政治處文化教員、雲陽縣馬灌鄉村長(下放幹部)、萬縣地委宣傳部宣傳科幹事、萬縣地委宣傳部宣傳科長、城口縣縣委付書記、忠縣縣委顧問。

蔣選貴

男,漢族,生於1933年2月2日,高小文化,195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8月至1949年10月,參加新青社,從事地下黨工作;1949年11月至1951年7月,參加征糧和土地改革工作;先後任忠縣城關糧庫主任、忠縣糧食局基建加工股股長、糧食局副局長兼化工廠書記、忠縣汝溪區糧站支部書記、任忠縣馬灌區糧站支部書記、忠縣城關糧站支部書記、忠縣糧食局副局長兼城關糧站支部書記、忠縣糧食局局長、任忠縣糧食局黨組書記。1993年9月,離休,享受副縣級待遇。1991年,忠縣糧食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表彰為“全國糧油倉儲工作先進單位”。一部反映忠縣糧食局的發展奮鬥史和取得累累果實的電視片《巴山糧庫》,在中央電視台播出。該同志也多次榮獲省地縣的嘉獎。

張光平

男、漢族,生於1964年4月,石黃鎮石里村九組人,無黨派人士。大專文化,1981年7月畢業於四川省交通學校道路橋樑專業,先後任四川省黔江梅子關隧道工程指揮部生產技術處副處長、四川省黔江養路總段生產計畫科助理工程師、四川省黔江養咱總段生產計畫科副科長、助理工程師、四川省黔江養路總段生產計畫科科長、助理工程師、四川省黔江地區公路養護管理處科長、工程師、四川省黔江地區公路局工程科科長、工程師;、任重慶市黔江開發區公路局工程科科長、工程師、在重慶市黔江開發區交通局工程科主持工作、工程師、重慶市黔江區交通局工程科臨時負責人、工程師;2000年9月,當選為黔江區政協一屆委員;2004年12月評為高級工程師;2005年2月至2007年1月政協黔江區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黔度區交通局副局長。2005年12月其著作《正陽公路隧道溶洞群施工處理技術》獲重慶市公路學會2005年度學術年會論文獎及黔江協論文一等獎。

藍富國

男,中共黨員,1948年10月12日出生於石黃鎮永安村,大學文化。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四川省委二黨校政經系離職學習和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經管系(函授)學習。先後任忠縣養路隊副書記、忠縣縣委工交部秘書、忠縣團縣委書記、忠縣甘井區委副書記、區長、忠縣白石區委書記;、忠縣移民局局長、忠縣縣委副書記、梁平縣人民政府縣長、年任梁平縣委書記。系忠縣黨代表、人民代表,萬縣市黨代表、人民代表,梁平縣黨代表、人民代表,重慶市一屆、二屆黨代表,重慶市一屆、二屆人民代表。

胡發林

男,石黃鎮百享村3組人,漢族,大專文化,出生於1950年3月。1968年9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1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救災”先進個人獎狀、獎品、獎章;組織編寫了約32萬字的《糧油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彙編》一書;先後撰寫了《如何促進糧食企業最佳化勞動組合健康發展》、《糧食企業勞動組合控索》、《更新觀念用好權、政通人合企業興》、《如何處理好企業黨政關係》、《淺談建立企業新型黨政關係》等10多篇經濟管理論文。1990年7月,任四川省忠縣人民政府財貿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連任企業管理協會、廠長(經理)研究會“兩會”理事會理事、廠長(經理)研究會副會長;歷任忠州鎮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忠縣第十二屆人大代表;中共忠縣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黨代表;中共忠縣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政協忠縣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委員、黨委;政協忠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重慶(直轄)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重慶(直轄)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常成凡

男,漢族,石黃鎮六合村人,1921年5月生。194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人忠縣縣大隊指導員、官壩區委宣傳委員、官壩區委組織委員、馬灌區委組織委員、石寶區公所區長、石寶區委副書記、忠縣農業科水利幹部、1957年在整風反右運動中被劃為中右分子,受到開除黨籍、降級處分,1978年5月8日評反。

成守英

男,漢族,生於1940年3月,中專文化,石黃鎮永安村四組人。1962年8月畢業於重慶煤礦學校。1962年9月至1999年8月,先後在石黃鎮永安、鐘石、百享和石黃中心國小任教,其間: 1992年當選為忠縣第十二屆人大代表,1999年9月退休。退休後,從事創造發明工作,先後創造發明了6項實用新型和5項發明專利。事跡先後在重慶電視台、忠縣電視台、忠縣州通迅、三峽都市報予以報導。

方仁發

生於1950年10月,漢族,大專文化,忠縣石黃鎮石里村(原割漆村)七組人。197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財貿學院經濟專業畢業。先後任忠縣財政局文書,忠縣交委財貿部、財辦秘書,忠縣財辦副主任、黨組成員,忠縣農資辦副主任,任忠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忠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縣委常委、政府黨組副書記,萬縣市龍寶區委副書記、龍寶區人民政府區長,萬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重慶市萬州區委副書記;2007年2月至今,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巡視員(正廳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