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江勞動號子

石馬江勞動號子

石馬江勞動號子是流傳於湖南省小塘鎮的傳統民歌。小塘鎮位於新邵縣北部,與隆回、邵陽縣接壤,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此地正處於古梅山與邵陽市的交界處,既充分地受到中原文化、楚湘文化的輻射,也深刻地受到古梅山文化的薰陶。梅山文化是至今仍集中保存在湖南中部、西南部的一種古老的原始漁獵文化。在小塘一帶,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音樂石馬江號子最先形成於元末明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石馬江號子深受“梅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大量借鑑了梅山歌謠豐富的元素,生成為我國南方地區獨特的、與生產勞動密不可分的山歌型號子。號子優美動聽、嘹亮震撼,它通過放歌的形式,講述著千百年來石馬江流域的人們開山破石的勞動故事、生產勞動知識、風土人情,同時也宣傳倫理道德、歌頌男女情愛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馬江勞動號子
  • 流傳地:湖南省小塘鎮
  • 類別:傳統民歌
  • 最著名:小塘的石工號子
起源,特色,

起源

在石馬江號子中,的是小塘的石工號子。小塘是有名的石匠之鄉,近千年來,小塘石匠口傳心授,瓜綿椒衍,世代傳承,源遠流長。解放前,小塘鎮每年有數以千計的石匠外出做工,承包橋樑、祠堂、堤壩等石工建築工程。他們業精藝熟,能粗能細,且能隨機應變。所雕刻的龍、鳳、獅、象和“八仙過海”、“哪吒鬧海”等整套圖像,件件精巧玲瓏,栩栩如生,其工藝之深和構圖之妙,堪稱絕綸。新中國成立後,小塘石匠還參與了北京人民大會堂、荊江分洪、資江大橋等重大工程。1987年鼎盛時期,小塘鎮石工達到2800人,其中46個石工組2400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石工建設工作。

特色

小塘鎮石匠歷史悠久,人數眾多,衍生了豐富的石工號子。小塘石工號子比較成套,分長號、短號、急號三類。長號用於拉石頭,短號用於撬石頭,急號用於抬石頭上坡過坳。呼號歌詞即興編唱,做什麼唱什麼,見什麼唱什麼。上世紀80年代,多首石工號子入選《中國民間歌曲集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