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風丹

石風丹

石風丹為蘭科植物高斑葉蘭的全株。高斑葉蘭,多年生草本,高25-80cm。根莖短。莖直立,無毛。葉大而厚,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8-15cm,寬2-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風丹
  • 別稱:石鳳丹、蘭花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蘭科
  • :石風丹
  • 分布區域:成都
基本信息,原形態,生境分布,植物形態,性味,功用主治,

基本信息

【採集】:冬季採收。
【藥材】:乾燥全株,根數條,灰棕色,彎曲而互相糾結,表面被黃綿毛,質較韌。葉片矩圓狀披針形,棕黃色,或帶綠色,皺縮,質韌而不易破碎。氣無,味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
【宜忌】:《成都中草藥》:"孕婦忌用。"
【選方】:治半身不遂:石風丹、紅活麻、紅牛膝,燉牛肉服。(《成都中草藥》)
《中華本草》:石風丹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 Shí Fēnɡ Dān
【英語】: Herb of Tall Rattlesnake Plantain
【別名】:石鳳丹蘭花草虎頭蕉、石蕉、溪蕉、高桿竹葉蘭、山合菜、觀音竹追風草、碎米蘭、一根香、山石竹、細芭蕉、小芭蕉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高斑葉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oodyera procera (Ker- Gawl.) Hook.[Neottia procera Ker-Gaw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植株高22-80厘米。根狀莖短而粗,具節。莖直立,無毛,具6-8枚葉。葉片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5厘米,寬2-5.5厘米,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具柄;葉柄長3-7厘米,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花莖長12-50厘米,具5-7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多數密生的小花,似穗狀,長10-15厘米,花序軸被毛;花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無毛,長5-7毫米;子房圓柱形,被毛,連花梗長3-5毫米;花小,白色帶淡綠,芳香,不偏向一側;萼片具1脈,先端急尖,無毛,中萼片卵形或橢圓形,凹陷,長3-3.5毫米,寬1.7-2.5毫米,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偏斜的卵形,長2.5-3.2毫米,寬1.5-2.2毫米;花瓣匙形,白色,長3-3.5毫米,上部寬1-1.2毫米,先端稍鈍,具1脈,無毛;唇瓣寬卵形,厚,長2.2-2.5毫米,寬1.5-1.7毫米,基部凹陷,囊狀,內面有腺毛,前端反卷,唇盤上具2枚胼胝體;蕊柱短而寬,長2毫米;花葯寬卵狀三角形;花粉團長約1.3毫米;蕊喙直立,2裂;柱頭1個,橫橢圓形。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1550米的林下。
【資源分布】:產安徽、浙江、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四川西部至南部、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寮國、泰國、高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
性狀鑑別 全株長15-80cm。根莖短,有數條根。根彎曲而相互糾結,表面有黃柔毛,質較韌。莖圓柱形,黃綠色,無毛。葉多皺縮,棕黃色或帶綠色,展平後呈寬披針形或矩圓形,長8-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而成葉柄,長3-7cm,乾燥全株,根數條,灰棕色,彎曲而互相糾結,表面被黃綿毛,質較韌。葉片矩圓狀披針形,棕黃色,或帶綠色,皺縮,質韌而不易破碎。氣無,味辣。
【性味】:苦;辛;溫
【歸經】:肝;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止咳平喘。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癱瘓;跌打損傷;咳喘;胃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養血,舒肝,益氣,滋腎。入筋祛風,入骨除濕。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關節疼痛,風濕麻痹。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粗纖維狀。莖高30~90厘米,通常多葉。葉大而厚,矩圓形,長8~1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長而厚的柄,最上部的退化為鞘狀苞片。穗狀花序稠密,長7~15厘米;苞片膜質,約與花等長;花小,白色而淡綠,直徑約3毫米,芳香;萼片卵形,長約2毫米;花瓣較狹,匙形,唇瓣囊狀,內面有柔毛,先端鈍,外反,內有硬凸體2枚。蒴果紡錘形。花期春、夏。
生於山野溪澗濕地,或附生於石壁上。分布四川、雲南、廣東等地。

性味

苦辛,溫。
①《植物名實圖考》:"性溫,味苦,無毒。"
②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苦辛。"

功用主治

祛風除濕,養血舒筋。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
①《植物名實圖考》:"養血,舒肝,益氣,滋腎。入筋祛風,入骨除濕。"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關節疼痛,風濕麻痹。" ①《植物名實圖考》:"性溫,味苦,無毒。"
②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養血舒筋。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
①《植物名實圖考》:"養血,舒肝,益氣,滋腎。入筋祛風,入骨除濕。"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關節疼痛,風濕麻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